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绛

李绛

【生卒】:764—830

【介绍】:

字深之,行三。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元和六年(811)入相,革弊兴利,颇有德政。罢相,后又拜尚书左仆射,宰相李逢吉恶之,再贬出。后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遇害于兵变中。谥贞。能文,长于论事,与李观崔群韩愈等善,俱以文学见知于梁肃。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及联句1首。

【生卒】:764—830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深之。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排行三。贞元五年(789)后与李观韩愈等同游于梁肃之门。八年(792)进士及第。九年(793)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补渭南尉。元和二年(807)自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四年(809)加承旨。累进中书舍人。六年(811)拜户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朝政多所规谏。九年罢为礼部尚书。长庆元年(821)累官至吏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兗海节度使等。宝历元年(825)入为左仆射,改太子少师分司东都。大和元年(827)征为太常卿。三年(829)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封赵郡公。四年(830)为乱兵所害,谥贞。与刘禹锡等友善。工文能诗。尤长于论谏,诚贯理直,骈散兼行,明白畅达。刘禹锡称其“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呜呼,其盛唐之遗直欤”。为元和时期疏奏名家之一。大中五年(851)蒋偕曾编其论谏七篇为《论谏集》以为楷模。《论谏臣》、《论安国寺不合立圣德碑状》等为唐人疏奏名篇。撰词赋、诏诰、诗歌等四百余篇,刘禹锡编为二十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传世有《李深之文集》六卷。《全唐文》存文二卷,《全唐诗》存诗二首、联句二首。事迹见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序》、蒋偕《李司空论谏集序》,新、旧《唐书》本传。

猜你喜欢

  • 武关

    地名。在陕西商南县西北。秦昭襄王曾于此诱楚怀王约会,而扣留了他。公元前207年,刘邦由此入秦。韩愈有《武关西逢配流吐蕃》诗。

  • 王右丞诗集

    ①王维撰。二卷本,清光绪十年(1884)遂宁书局刻《唐十二家诗集》本。《王维集》一卷本,明杨一统辑《唐十二名家诗》本,亦属此系。②王维著,郑振铎校。有1935年郑振铎校刻《世界文库》本、河北人民出版社

  • 同元使君舂陵行

    【介绍】:杜甫作。同,即和(hè贺),就他人的诗所写的和诗。元使君,元结,字次山,时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使君,唐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舂陵行,元结在道州所写的诗。舂陵,汉侯国,故城在今湖南省宁远县

  • 祇陀

    梵文的汉译音译词,意译胜。相传为舍卫国波斯匿王所治城之称,亦为太子之名。后人用以泛指佛寺。慧净《杂言》:“扬锡指山阿,携步上祇陀。”

  • 庞眉皓首

    眉毛头发斑白。形容人年迈容貌。亦借指老人。杜甫《戏为双松图歌》:“松根胡僧憩寂莫,庞眉皓首无住著。”

  • 石家蜡烛

    晋石崇家中富有,性豪侈,家中做饭以蜡烛代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后用为咏豪侈之典。或用以指光彩照人。李商隐《牡丹》:“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 梁嵩

    【介绍】:五代文学家。浔州平南(今属广西)人。生卒年不详。南汉白龙元年(925)以第一名进士及第。官至南汉翰林学士。因时多苛政,遂乞归侍养,作赋以明志。《全唐文》存赋一篇,《全唐诗补编》存诗一首。事迹

  • 岑伯华

    【介绍】:见岑羲。

  • 桓山禽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也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

  • 凄锵

    形容高低起伏的声响。权德舆《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彪炳睹奇采,凄锵闻雅音。”黄滔《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定恐故园留不住,竹风松韵漫凄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