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谅

李谅

【生卒】:775—883

【介绍】:

字复言,行六。郡望陇西(今属甘肃),苏州(今属江苏)人。贞元进士。王叔文荐为度支盐铁巡官,后历县令、度支郎中、州刺史等职,官终岭南节度使。为政清明,又聪敏能文,与白居易元稹交善,时有唱和。《续玄怪录》或即李谅所撰。《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补编·补逸》补1首。

【生卒】:775—833

【介绍】:

唐代诗人。字复言。苏州(今属江苏)人。排行六。贞元中进士及第。永贞元年(805)为盐铁巡官,王叔文荐为左拾遗。元和二年(807)贬澄城令。历仕州县,入为祠部员外郎,迁仓部、度支郎中。长庆元年(821)出为寿州刺史。二年(822),徙苏州刺史。宝历元年(825)转汝州刺史。大和三年(829)由大理卿拜京兆尹。四年(830)出为桂管观察使。五年(831)转岭南节度使。七年(833)卒于镇。能诗,与白居易元稹交往酬和甚密。《宋史·艺文志八》著录其与元、白《杭越寄和诗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诗补编》补一首。署名李复言的《续玄怪录》中自称元和六年(811)为彭城令的李生即李谅,《辛平公上仙》等部分作品系其所作。事迹见唐柳宗元《为王户部荐李谅表》、白居易《李谅除泗州刺史兼团练使制》及《旧唐书·文宗纪》,参卞孝萱《唐传奇新探》。

猜你喜欢

  • 东方虬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武后时任左史、礼部员外郎。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虬诗先成,得锦袍,及宋之问诗成,左右称善,武后夺袍衣之。虬诗有风骨,陈子昂尝称誉其《孤桐篇》“骨气

  •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介绍】:王昌龄《宿京江口期刘眘虚不至》诗句。京江,指长江流经江苏镇江市北的一段。二句通过对江城夜景的描绘,寄寓了自己久盼友人而不至的怅惘心情。夜潮满,暗喻心情的不平静。寒气昏,映衬失望暗淡的心境。

  • 乘黄

    传说中的神马名。《管子·小匡》:“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权德舆《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

  • 鲁诸生

    指鲁国儒生。《史记·叔孙通传》载:秦二世时,陈胜兵起,二世曾征博士诸儒生问如何应付天下局势。又汉高祖刘邦初建国,群臣争功,饮酒号呼无仪,叔孙通曾建议刘邦征召鲁国儒生,共同制定朝仪。后以“鲁诸生”为咏儒

  • 谢偃

    【生卒】:?~643【介绍】:卫州卫县(今河南浚县西南)人。本姓直勒氏。隋时为散从正员郎。贞观初应诏对策高第,授高陵主簿,后擢弘文馆直学士,迁魏王府功曹。终湘潭令。新、旧《唐书》有传。偃善赋,李百药工

  • 上尾

    传统诗歌声病说八病之一。指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同声。如《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与“齐”皆平声。清人仇兆鳌认为一句尾与三句尾连用同声,亦称上尾。如仇氏认为王维《和太常

  • 夏江城

    【介绍】:见夏宝松。

  • 伯鱼

    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后常用作对他人之子的美称。又《论语·季氏》载伯鱼曾趋庭受父训,故又用作咏归觐之典。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高堂依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卢纶《送浑炼归觐却赴阙

  • 步虚词

    ①道士唱经礼赞之词。王建《赠王处士》:“道士写将行气法,家童授与步虚词。”②乐府杂曲歌名。本为道家描述众仙缥缈升举之曲。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

  •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介绍】:李赤《姑熟杂咏·天门山》诗句。作者一作李白。这两句写天门山一带山青水急的景色。“寒”字写出松色之苍翠深郁,“碎”字写出石阻急流、浪花飞溅的形态,两个形容词用得贴切生动。此联对仗工整,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