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崔融。
【介绍】:杜甫作于宝应元年(762)秋。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此日有登高的习俗。梓州,今四川三台。此诗写登城远望时的种种感触。既伤而今年迈力衰,丧乱以来弟妹离散;又叹战乱不息,关塞阻隔,归
【介绍】:顾在熔《题光福上方塔》诗颔联。诗写山中秋景,烟凝远山,山上一排排苍翠林木远望生寒;秋霜屡降,秋叶泛红纷纷飘落。一远一近,一静一动,一翠一红,写出了秋天的色彩、气氛。
古迹名。有多处。一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一在江苏省江都市。台下有路,名玉钩斜,隋代宫女多葬于此。李白《宣城九日寄崔侍御二首》之二:“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清钱谦益撰。《读杜小笺》三卷,《读杜二笺》二卷。小笺笺诗60首,二笺笺诗35首,均不录原诗,只录所笺释之诗句,乃钱氏随手所作的读杜笔记。初收入钱谦益之《初学集》。1911年国学扶轮社印有二书合刊的铅印
【介绍】:李白作。见《南奔书怀》。
【介绍】:刘商《春日卧病》诗句。塞鸿,边塞之雁。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春天来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受。
本指航海的木筏。传说过去天河与海通,有人年年八月乘槎升天,从不误期。见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故后人以“海槎”咏上天升仙之事或仕进之志向。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徐夤
【介绍】:见黄可。
唐代称重阳节登高宴饮时佐酒的女侍。张谔《九日宴》:“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