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甫墓

杜甫墓

有多处。在河南省偃师市西首阳山下杜楼村有一处。墓为青砖所砌,八角形。墓北有其远祖杜预墓。墓前有石榴一株,墓门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大历五年(770)杜甫病死于潭州至岳阳的湘江舟中,于当地藁葬。因杜甫有生不能与远祖杜预齐名,死定与其并葬之遗嘱,其孙嗣业于其死后43年,将其遗骨迁至偃师杜楼。据县志载,墓在清初已被村民平为麦地。乾隆十一年(1746),偃师县令朱续志为其造茔树碑,并重修杜甫祠。乾隆五十五年(1790),河南尹张松孙,偃师县知县汤毓倬又重修扩建了杜甫墓。其二在河南省巩义市西北康店镇康店村邙山岭上。墓冢直径十米许,冢前立有两石碑,一通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河南参政杜漺立,有碑文,题曰“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碑文叙述其访墓、祭墓、捐俸为杜甫修墓葺祠及设飨奉祀情况。一通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巩县知事陈龙章立,正中童钰楷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杜甫墓东依次排列两小墓冢,乃杜甫长子宗文、次子宗武墓。1991年,又在原杜甫墓基础上,扩建为杜甫陵园,内立杜甫石像及当代书法石刻多宗。其三在今湖南省耒阳城北原杜陵书院内(今耒阳第一中学)。墓为圆土堆,直径二米许。墓前立石碑,刻有“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为衣冠冢。此墓唐时有人吟咏,南宋景定四年(1263)重修。其四在今湖南省平江县(唐时为昌江县治)城南三十里之小田村。坟为馒头形,墓围高一米,直径约八米,一室二耳,均为楔形砖砌成。附近多杜姓世居。墓碑上题“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其五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南三公里之岘山脚下。杜甫祖籍襄阳,后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东北)。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客死湖南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后其孙嗣业运送遗骸至河南安葬,途经襄阳时留下衣冠,起冢葬于此地。现墓冢尚存,石碑已佚,现有墓碑为当地文物部门重立。

猜你喜欢

  •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介绍】: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句。二句气魄宏大,感情浪漫,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文学才能高度的自信及对未来事业乐观的态度。七泽,传说楚有七泽,云梦居其一,其他名已不可考。三湘,指潇湘、蒸湘、沅湘。

  • 白莲池泛舟

    【介绍】:白居易作于大和三年(829)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程大昌《演繁露》卷九称:“洛阳无白莲花,白乐天自吴中带种归,乃始有之。集五有《白莲泛舟》诗,……又《种白莲诗》。”这首七言绝句一、二句对仗,

  • 应真

    【介绍】:或作真应。大历间禅僧,南阳慧忠禅师弟子,后驻锡吉州耽源山。《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偈1首。

  • 周举为寒食

    东汉周举为并州太史时,革除太原一郡每冬中有一个月不举烟火寒食的习俗。杜甫《清明二首》之一:“虚沾周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

    祖保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种。4.2万字。本书系统介绍了唐末诗人兼诗歌理论家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及其以《诗品》为代表的诗歌理论。内容充实,叙述简明,文

  • 唐诗韵汇

    清施端教撰。端教(1602~1674),字匪莪,泗州(今安徽泗县)人。尝为宣州训导。施氏好集唐诗句,故特编此书以供集唐诗者所用。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刊本。全书共三十卷,专采唐人近体诗,以上平韵、

  • 沈东美

    【介绍】:唐代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排行八。沈佺期之子。先为京兆府掾,天宝十三载(754),除膳部员外郎。肃宗时,任司勋员外郎。后历给事中、夏州都督。与杜甫、綦毋潜、苑咸友善,有诗

  • 李渥

    【介绍】:唐代诗人。族望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生卒年不详。僖宗朝宰相李蔚子。大中年间,为乡贡进士。咸通十四年(873)进士及第。释褐为太原从事。累迁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光化三年(900)知贡举,擢卢

  • 张永进

    【介绍】:自号三楚渔人。天祐二年(905),张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建国号西汉金山国,时有白雀飞来,部下以为祥瑞。张永进为作《白雀歌》,以颂张奉。《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2首。

  • 十二时

    敦煌俗曲名。此调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卷四,沙门宝公“造十二辰歌”。《隋书·音乐志》、《乐府杂录》、《唐会要》等书也有《十二时》曲的记载,可惜其辞已佚。敦煌本《十二时》主曲十二首,必配十二支,沿用杜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