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皇甫持正文集

皇甫持正文集

文集。皇甫湜(字持正)撰。该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为三卷,今不传。后人多以之为六卷本之祖本。《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分别为一卷、八卷,其后并不见著录。钱曾《述古堂书目》云有十卷本,亦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著录为六卷。今传宋人编《皇甫持正集》,刻、抄本均为六卷,但源流有别。迄今所知刊刻最早的是宋蜀本《皇甫持正集》,据避讳缺笔字推断,当刻于宋光宗绍熙(1190—1195)后。它单独为一个源流,傅增湘曾据以影刻传世,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亦影印之,上海涵芬楼影印收入《续古逸丛书》。又有明世业堂《皇甫持正集》六卷,是正德十五年(1520)皇甫录据王鏊内阁抄本刊刻。以其为祖本的有:明末毛晋汲古阁刻《三唐人集》、李宾编《八代文钞》、清《四库全书》所收“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光绪间冯焌光读有用书斋重刻《三唐人集》之本集,以及无名氏坊间刻本等。其中,冯焌光刻本卷末附“补遗”一卷,从《全唐文》中抄入本集不载之五篇,由陶宗仪《辍耕录》抄入《陶母碑》一篇;另收《题浯溪石》诗和有关资料,搜罗甚富,是诸刻本里较完备的一种。钱曾抄本,经其亲手校定,能集诸本之精华,纠其错讹,是最精善的一个本子。缪荃孙于柔兆执徐年(1915)所刻《后三唐人集》之本集,卷末附校勘记一卷。它祖述钱曾抄本,与毛晋汲古阁刊《三唐人集》之本集对校,条列异文,颇利于比勘。它与钱曾抄本为同一个源流。清嘉庆间董诰等奉敕编纂的《全唐文》所收皇甫湜文,不分卷次,其排列顺序按文体以类相从。它的特点是搜罗宏富,超越前代之六卷诸本。缺点是逸失《出世》篇;又疏于考订,将皇甫谧所作《笃终论》、皇甫冉所作《送陆鸿渐赴越序》皆误系于湜名下,带累冯焌光所刻本集也成为集真伪之大全本。核其来源,似与明王鏊所据内阁抄本相近,与宋蜀本、钱曾抄本渊源不同。《全唐诗》(含《补编》)收皇甫湜诗三首,其中《石佛谷》乃皇甫曙所作,应剔去。

猜你喜欢

  • 刘知几

    【生卒】:661—721【介绍】:字子玄,后以字行。行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调露二年(680)进士。屡预《三教珠英》、《唐史》等书籍的修撰,并因撰成武后至睿宗三朝实录而封居巢县子。以20卷《史通》

  • 想得

    【介绍】:又题《再青春》。韩偓作。春色烂漫的寒食之夜,诗人徘徊在庭院当中,追忆起过去一段情事。自然朴素的语言,将恋人那种羞涩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极为动人。

  • 胡启中

    【介绍】:见胡证。

  • 辨才

    【介绍】:唐代僧人。俗姓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详。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居越州永兴寺,师事智永禅师。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以书法知名于时。智永卒时,将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交其保存。太宗贞观年

  • 王粲去国

    王粲十七岁被司徒征辟,诏拜黄门侍郎,但因当时长安战乱不断,便不就职,而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并作《七哀诗》以抒写时值战乱,背井离乡的哀愁,诗中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荆蛮非

  • 说唐诗·人世百态

    陈志明编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着重介绍唐代社会的众生相。详参《说唐诗·爱国情思》。

  • 差池

    (差chā)①差错,违失。李端《古别离二首》之二:“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每旬遗我书,竟岁无差池。”②冷落,蹉跎。韩愈《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宦

  •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介绍】: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句。然,同“燃”,燃烧。虏云,指西北边地上空的云彩。二句写传闻中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辖区)的炎气之盛,夸张离奇,想象神异,使人一

  • 省吏

    【介绍】:姓名不详。武德时人。曾为尚书省诸曹令史,作诗嘲尚书左丞崔善为,《全唐诗》收此诗。

  • 片言

    简短的话语。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