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事成定局,无可挽回。语本《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诗文中多喻指夫妻离异,难再合好。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刘禹锡《
在额上刺绘花纹。题,额。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因以为南方边地部族的代称。袁皓《重归宜春偶成十六韵》:“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题。”
见“四十九年非”。
拦阻。李白《秦女休行》:“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
【介绍】:杜甫《月》诗首联。诗写于夔州。夔处群山之中,月从山出,故曰“山吐月”。吐字极新极确。残夜,言夜将尽。月本照水,水光反照,楼中虚白,故曰“水明楼”。二句写景精切,苏轼誉为“古今绝唱”。
指元稹、白居易首制的以长篇铺叙为特征的七言歌行体。因元白有成于穆宗年间的文集《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故称。其诗于古体中多用律句,且用韵自由,语言通俗,旨在平易,在当时影响极大。主要代表作品有《
日本所存之唐写本唐诗手卷。有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影印本。是卷为纸本,前后均已残缺。共收作者13人,诗27首,其中2首重复,2首缺题,6首残。中有陈羽,李嘉祐、武三思、张栖贞、王渐、郎士元等人的12首诗不
韩景阳注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14.7万字。本书共选唐诗60家115首,每位入选诗人都有小传,每首诗后都有“注释”和“简析”。选诗多为短篇佳作,通俗易懂。
《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因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
《易·复》“后不省方”唐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后遂以“一阳生”代指冬至。熊孺登《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