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匡俗为殷周之际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后因称南障山为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山神。无可《寄题庐山二林寺》:“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松。”
【介绍】:东魏、北齐之际人。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梁,后奔北魏,历仕东魏、北齐,官至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封西阳郡王。卒年80,谥文明。《全唐诗》误收其《下山逢故夫》诗1首,列于世次爵里无考作者类。
相传楚昭王渡江时,曾得斗大的萍实,问之孔子,孔子认为只有霸者才能得食,是个吉祥的征兆。见《孔子家语·致思》。后因以“楚江萍”或“楚萍”吟咏楚地风物。亦用以指发达之兆。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荣
闻一多著。初载1930年武汉大学印《文哲季刊》第一卷第一至四期。有开明书店排印本,又见《闻一多全集》。
【介绍】:五代时洛阳首座沙门。《全五代诗》云后汉初卒。《全唐诗》存诗1首。
许总著。南京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全书除引论和后记外,分内、外两编。“内编”收论文13篇,是对杜诗研究史的各个阶段的总体特征、主要论点、代表学派以及为人忽略的若干确有价值的著作的探讨,力图为杜诗学
【介绍】:大历年间曾在越州与严维、鲍防等联句,集成《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所预联句诗2首。
①汤贵仁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全书14.1万字,选韩诗112首。每首作品后有说明、注释。说明介绍创作背景,并点评作品特色。文字简略,注释通俗,便于初学。②宗传璧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
诗歌风格。唐代宗大历(766—779)时期,安史之乱初平,诗人面对现实而又缺乏盛唐诗人的理想、豪气和激情,注意力多转向个人遭遇和个人感慨,在流连光景、酬和寄献的同时,抒写其闲寂哀婉之情,艺术上追慕六朝
【生卒】:667~730【介绍】: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洛阳(今属河南)人。武后时中贤良方正科,累迁至凤阁舍人,因不愿阿附张易之兄弟,忤武后旨,流放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