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苏门啸

苏门啸

苏门,指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西北。三国魏名士阮籍尝游苏门山,见隐士孙登,与之谈太古无为之道,当论及五帝三王之义时,见孙登并无心听他讲论,乃对之长啸。阮籍下山后,孙登也在山上长啸。见《晋书·阮籍传》。后用以咏隐逸之事。亦用以指闲适放旷的心情。杜甫《上后园山脚》:“敢为苏门啸,庶作《梁父吟》。”

猜你喜欢

  • 北原

    指长安以北渭水北岸一带的山地。其地多汉唐王公贵族墓葬。亦泛指坟茔地。沈佺期《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介绍】:李白作。金乡,即今山东金乡县。此诗借送友人以抒发自己对长安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中“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二句,想像奇特,为人所不能道。“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二句,一语双关,“君”既是指朋

  •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介绍】:虞世南《从军行二首》其一诗句。宝剑上的花纹尚未脱落,寒光闪闪,更显得锋利无比;玉弓象一轮弯月,在黎明中越显得分外明亮。两句总写武器的精良,烘托从军将士的英武不凡。

  • 百十

    形容多。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 再经胡城县

    【介绍】:杜荀鹤作。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通过两次经过胡城县的所见所闻,反映唐末兵祸频繁,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加剧,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对象县宰这样的统治者给予了无情地揭露与鞭挞。运用对比手法,

  • 云母竹

    竹名。相传产于安徽省凤阳县云母山,因其皮色与云母石相似,故名。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之二:“洛水万年云母竹,汉陵千载野棠花。”

  • 滂滂

    ①水流大貌。亦形容泪、血等流淌之盛。韩愈《听颖师弹琴》:“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卢仝《月蚀诗》:“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②形容诗史长河盛大貌。张祜《叙诗》:“二雅泄诗源,滂滂接涟漪。”

  • 兀臲

    动摇貌。韩愈《赠刘师服》:“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

  • 缚鸡行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在夔州西阁作。诗写得很别致,在对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中,蕴含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杜诗这种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对宋诗很有影响。宋人洪迈说:“此诗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

  • 裴虔馀

    【介绍】:唐代诗人。虔,又作庆。生卒年、籍贯不详。《登科记考》以为即元和十五年(820)进士及第之裴乾馀,疑不确。大中中,为浙江西道都团练判官、监察御史,徙山南东道推官,杜牧有“裴虔馀除山南东道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