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道路。起自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越河西走廊至敦煌。汉代自敦煌以西分为南、北两条道。北道由敦煌至玉门关西行,越过盐泽(今罗布淖尔),沿天山南麓,经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到疏勒(今新疆喀什),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可达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奄蔡(约在今咸海至里海之间)等国。南道由敦煌到阳关西行,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今新疆和田),到莎车,过葱岭,可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安息(今伊朗东北部及苏联土库曼一带)等地。南、北两道在木鹿城(今苏联土库曼共和国马雷市以东的巴伊拉姆阿里市附近)相会为一路。由此向西,可达地中海东岸。隋唐时又开辟了一条新道,由敦煌经伊吾(今新疆哈密)至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沿天山北麓西行, 经轮台(今新疆米泉)到怛罗斯(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江布尔),由此向西可至地中海,向南行可达波斯(今伊朗)和大食(今阿拉伯地区)等国。隋唐时把沿天山北麓的路称为北道,沿天山南麓的路改称中道,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的道仍称南道。南、中、北三道是丝绸之路的千线,构成了中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当时由此道西运的多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因而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运丝织品还有取道于海上者。汉代从番禺 (今广东广州)等地开航,经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到身毒(今印度),由身毒转西方。隋唐时,中国船队西航到波斯湾,由此向西运至欧洲、非洲。元明时代,中国船只抵达了非洲东海岸与红海沿岸。因主要运输的也是丝绸、瓷器等物, 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猜你喜欢

  • 齐万年反晋

    西晋时关中氐族人民的反晋斗争。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反晋斗争,给秦(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的氐、羌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豪帅齐万年,在泾阳(治今甘肃平凉西北)率众起

  • 民政部

    清末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巡警部改设,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承政(总务)、参议(议订法令章程)两厅及民治(地方行政)、警政、疆里、营缮、卫生五司。所属还有内城巡警总厅、外城巡警

  • 大顺政权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建立的政权。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造《甲申历》。中央增设大学士及六政府尚书等官职,封权将军、制将军皆为侯爵,

  • 欢宴罢节镇

    宋初收缴藩镇节度使兵柄的事件。藩镇割据是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社会战乱不安的重要原因。宋初节度使仍握有地方军事、财赋与民政之权,很不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 雅克萨战役

    清初中国反抗沙俄侵略的战役。俄罗斯帝国的势力在明末清初之际开始向黑龙江流域发展,先后在黑龙江北岸外兴安岭修建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城。他们无视中国的主权,绑架勒索我当地居民,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 以后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

  • 崤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一场战争。秦穆公早有向东扩张的企图,因晋国的阻挡而未能实现。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刚刚去世,晋襄公即位,尚未来得及举行丧葬,秦穆公即乘机派遣军队,由孟明视等三帅统领偷袭郑国。未达目的

  • 隋末官僚割据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反动统治。隋亡前夕,为抢夺农民胜利果实,一些隋朝官僚、地主豪强乘机起兵,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出现了官僚割据的局面。主要割据者有: (1)隋虎贲郎将罗艺,据涿郡(今北京)、

  • 北洋六镇

    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的基本武装力量,称北洋陆军,简称北洋军。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开始奠定北洋军阀集团的班底和基础。袁世凯凭借这支一手培植的新式武装为政治资本,取得

  • 汉朝

    朝代名。包括西汉和东汉。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不久又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