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杜弢起义

杜弢起义

西晋荆、湘地区流民起义。西晋末年,梁(治今陕西汉中)、益(治今四川成都)二州十余万人流徙到荆(治今湖北江陵)、湘(治今湖南长沙)地区就食,遭当地官吏和豪强地主迫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荆州刺史王澄沉杀流民八千余人于长江,扬言杀尽流民,激起强烈不满。流民公推杜弢为首领,举行起义。杜弢率义军攻克长沙,活捉湘州刺史荀眺。尔后又南克零陵(治今湖南零陵)、桂阳(治今湖南郴县),东攻沔阳、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建兴三年(公元315年),琅邪王司马睿派王敦、陶侃分路进剿义军。杜弢率起义军英勇抵抗,因力量损失严重而请降,司马睿任命其为巴东监军,但陶侃等仍继续进攻,迫使杜弢再次起义。杜弢联络五谿蛮族,南攻武陵(今湖南常德西)后部将王真投降陶侃,湘州失守。杜弢突围,途中病死,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撤三藩

    清初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合称“三藩”。他们各霸一方,不仅侵吞大量财赋,而且拥有大量武装,罗致党羽,图谋不轨,给清朝造成很大威胁。康熙帝亲政后,对“三

  •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求恢复西周政治局面的抱负在鲁国得不到施展,因而去职,率领学生周游其它诸侯国,希望劝说各国统治者,求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还经历过其它一些地方。途中,遇到过种种困难,

  • 课田制

    西晋征收田租的制度。司马氏政权在实行占田制同时,还实行课田制。规定:每一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课田在占田之内。“课”即督征地租之意。每人每年按所课田亩数,向政府交纳田租。丁男课田

  • 拒俄运动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爱国运动。沙俄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出兵侵占东三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于一年半内分三期撤退其侵占东北的军队。次年,沙俄

  • 郑国渠

    战国末期秦国在关中平原修建的人工灌溉渠道。公元前237年,秦国采用韩国水工郑国建议, 自中山西(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至瓠口(即焦获泽,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为渠,沿北山(指关中平原北面诸山),向东注入洛

  • 完璧归赵

    战国晚期,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楚国和氏璧。秦昭王听说,派人致赵王信,愿以十五城交换玉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给了璧、得不到城。宦者缪贤乃向赵王推荐其

  •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

    辽北面诸帐之一。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契丹部落联盟长之后, 为防其反抗,乃将遥辇氏九代可汗之后裔各立为一帐,设遥辇九帐大常衮司以总掌九帐之事。置遥辇太师、太保等官,多以阿保机亲信贵族充任,严禁遥辇氏子

  • 泛舟之役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请求输入粮食。秦穆公和大臣百里奚等商量,决定输给晋国粮食。运送粟米的船队从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南)到晋都绛(今山西翼城东)沿水路接连不断,被称为“泛舟之役”。

  • 突厥汗国

    突厥人最早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南部一带,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是一个游牧民族。五世纪初,臣属于柔然。因为会炼铁,做柔然的铁工,故称为“铁奴”。六世纪初,在酋长土门统领时期,势力渐强,始和西魏通商

  • 四大书院

    宋代私人讲学授徒的四个著名书院。唐中期以来,私人讲学之风渐盛,始建书院。至宋初,战争减少,海内承平,文风日盛,硕儒依据山林或城市,就闲旷以聚徒讲学的更多,遂出现大批书院。著名者有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