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湖南光复

湖南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湖北光复,湖南的革命党人与湖北联系密切,早有互为响应之约,遂加紧策动新军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和巡防营统领恐新军不稳,拟将其调往各州县以分散革命力量,并抽调各地巡防营防守省城。新军移防时要求增发子弹,被余诚格拒绝,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乘机发动新军起义,于1911年10月22日(九月一日)攻占长沙。清巡抚余诚格逃走,黄忠浩等顽固官吏被杀,起义军推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建立湖南军政府,宣布独立。湖南的立宪派在形势突变之下立即附和革命,并阴谋控制政权。次日,立宪派就以“模仿英国立宪之精神”为名,要求焦达峰同意成立参议院,以立宪派头目,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为议长,参议员也多数为原咨议局议员,规定“参议院规划民军全局、行政用人一切事宜”,都督之命令必经参议院同意盖印始能生效,使都督权力大受限制。接着,他们又仿效湖北办法,在都督之下分设军政、民政两部,谭延闿任民政部长,黄鸾鸣任军政部长,将正、副都督架空,立宪派实际控制了湖南政权。革命党人焦达峰等对立宪派一再以妥协退让来维持“合作”关系,发现大权旁落,为时已晚。10月31日(九月十日)立宪派唆使新军管带梅馨发动叛乱,杀害了焦达峰、陈作新,拥谭延闿为湖南军政府都督。湖南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分,宣布独立后还立即派军支援武汉,稳定了湖北的后方,也鼓舞了其他各省的独立光复。

猜你喜欢

  • 探马赤军

    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探马赤”一语,学界考释不同。有的认为来自突厥语“达摩支” (泛指达官),有的认为来自契丹语“挞马” (意为扈从官)。其成员,最初是从兀鲁兀惕、忙兀惕、弘吉刺、亦乞烈思、札刺儿等五

  • 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之际晋国为赵、魏、韩三家贵族瓜分的历史事件。春秋末年,晋由赵、韩、魏、知、范、中行等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出奔。公元前458年,知氏联合赵、韩、魏三家尽分

  • 临安之陷

    伯颜率领元军攻占襄阳(今湖北襄樊)后,顺江东下,宋军望风溃降。德祏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迫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遣使奉表称臣,伯颜拒绝。朝臣文天祥、张世杰请移帝后太子三宫入海,而自率众背

  • 天完

    元末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见“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立即着手建立临时参议院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各省代表会议致电各省都督府,请每省派遣参议员三

  • 河北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六月,北魏统治者借助柔然力量镇压了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将截获的二十余万降民分散于冀、瀛、定三州(今河北冀县、河间、定州)就食。时,河北濒遭水旱,饥

  • 王则起义

    宋仁宗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士兵起义。牧羊人出身的宋宣毅军(禁军)小校、弥勒教徒王则,与州校张蛮、卜吉及教首李教等长期秘密组织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十余州居民、官府及士兵中的教徒,谋于庆历八年(公元104

  • 御园内六班直

    西夏宿卫军之一。元昊称帝建国后,拣选豪族子弟壮勇善骑射者五千人,人月给米二石以为给养。由皇帝亲自掌握,分三班宿卫,名为“御园内六班直”。为皇室侍卫军,并有笼络与控制各部豪族的质子军之性质。

  • 皂角林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九月,金帝完颜亮发兵大举攻宋,宋朝两淮之地很快失守。宋将刘锜用舟船渡真(今江苏仪征)、扬(今江苏扬州)二州之民过江避敌。以兵屯瓜洲(今江苏扬州市南)。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