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仙芝、黄巢起义

王仙芝、黄巢起义

唐末农民大起义。领导者为王仙芝和黄巢。二人均系私盐贩出身,见多识广,富于斗争经验。唐末懿宗、僖宗时,关东地区水旱频仍。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旱, 自潼关东至海滨,夏麦只收一半,秋谷几乎全无。唐政府却照常催逼赋税。乾符二年(公元875年) 初(一说乾符元年),濮州 (今河南范县南)人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义, 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旋克濮州和曹州(今山东荷泽北), 众至数万。冤句(今山东荷泽西南)人黄巢聚众数千人响应,与王仙芝合兵作战。散居山东一带的庞勋余部纷纷归附。河南、淮南一带农民也频频起义。乾符三年七月,起义军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受挫,遂采取避实就虚、流动作战的策略,转战于今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之间。同年十二月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王仙芝拟受唐朝招安,由于黄巢极力反对,未果。王仙芝、黄巢二人始分兵作战。王仙芝率军南下蕲州,克鄂州(今湖北武昌),转战于鄂南、江西一带。后王仙芝又再次动摇,遂使作战不力,终于乾符五年二月,败死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其部属一部转向湖南,一部东下两浙,大部由尚让率领,北上亳州(今安微毫县),投依黄巢。两军会合后,达十余万人,共推黄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组建了起义政权。后义军北攻洛阳受阻, 即渡江南下, 经江西、浙西、浙东,开七百里山路,直下福建。乾符六年,克广州,众至百万。是年十月,发布讨唐檄文,誓师北上。义军由桂林乘船顺流而下,连克潭州(今湖南长沙)、江陵(今湖北江陵)。继而在荆门(今湖北荆门)受挫,遂沿江东下,转战于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重创唐军主力高骈部。后乘胜渡江北上。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克复长安,僖宗仓惶逃至四川。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大齐政权镇压了一大批唐朝皇亲贵族、反动官僚和宦官,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唐凤翔、陇右节度使郑畋纠集各地唐军及关中的藩镇军队疯狂围攻起义军。起义军因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粮食、物资供应十分匮乏。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义军同州防御使朱温降唐。十二月,沙陀贵族李克用率军助攻长安。黄巢频战不利,于中和三年四月撤离长安。旋克蔡州(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日不下,损失严重。唐廷乘机调集重兵围剿。后尚让等义军将领又相继降唐,遂使农民军一蹶不振。中和四年六月,黄巢败退至泰山地区,不屈自杀。这次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之久,遍及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陕西等十二个省区,沉重打击了唐朝反动统治,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猜你喜欢

  • 三事

    西周王畿以内官员的总称,或称“三事大夫”。《令彝》铭文中, “三事”和“四方”对举,后者指畿外四方诸侯, 可知“三事”指畿内官员。《尚书·立政》: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是说“三事”包括任

  • 制举

    依皇帝诏令临时设置科目而进行的一种考试。始行于两汉。唐代的制科名目颇多,如志烈秋霜科、辞标文宛科、博学通艺科、博学鸿辞科等,达几十种。唐代较重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这些科举行次数

  • 华兴会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湖南留日学生黄兴返回长沙,借教书为掩护鼓吹民族思想,暗中策划反清革命。11月11日(九月二十三日)邀集有志革命的青年陈天华、章士钊、秦毓鎏、周震麟等集会

  • 后赵

    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建立。前赵政权内乱之时,石勒占据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之地。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后又改称皇帝。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石勒死后侄石虎继帝位,迁都于邺(

  • 三征日本

    元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元初,忽必烈多次遣使日本,谕其来朝。日本镰仓幕府拒不答复。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忽必烈命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凤州镇)经略使忻都、高丽(今朝鲜)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军一万五千

  • 国野制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种体现社会阶级对立的制度。国和野分别指国都和国都四郊以外的地区。国都及其近郊地区的居民称作“国人”,在“野”的农业生产者则称为“野人”。一般认为,国人是各级贵族及其疏远的宗族成员,也包

  • 三大府

    明代官署名。明初,中央政府建制承袭元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辖六部,总揽全国行政,对皇帝负责,对政务有专决权。设大都督府,置大都督,节制全国军事。设御史台,职掌监察。这三个机构统称“三大府”。为加强

  • 江南叛乱

    隋平陈后,江南士族起兵反隋的武装叛乱。江南自东晋以降,士族地主始终居于统治地位,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平陈之后,隋王朝派往江南各地的官吏,大力推行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抑制了当地的士族势力。开皇十年(公

  • 均输平准

    汉武帝时,政府为控制运输,掌握物价,取得收入而实行的一项经济政策。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他鉴于诸官府各自争购物资,使物价腾跃,而各地向中央交纳的贡物不能抵偿运费的状况,

  • 启征有扈

    禹死后, 子启继位,破坏了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领袖的“禅让”制度。维护旧传统的同姓诸侯有扈氏(在今陕西户县,一说扈即顾,在今河南原武县西北)不服,因而受到启的征伐。双方大战于甘(今陕西户县西南,一说在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