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蒲安臣使团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了解“外国之情伪”。但苦无出使人员。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毛遂自荐,总税务司赫德从旁怂恿,总理衙门即聘任蒲安臣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出访西方各国。为了“笼络英法诸国”,又加派英使馆翻译官柏卓安充“左协理”,海关法籍职员德善为“右协理”。复委派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陪同出使,给代表团点缀了一点“中国味”。1868年(同治七年)初以蒲安臣为首的中国使团由上海出发、首途访美。抵美后,蒲安臣擅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了由西华德起草的《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八条, 亦称“蒲安臣条约”。这个条约使美国取得了扩大拐骗华工的权益,也取得了吸引留学生和在华办学、扩大传教等项特权。此后,这个代表团又相继访问英法两国,蒲安臣与英法代表就列强进一步联合侵华政策取得了一致意见。1870年(同治九年)蒲安臣病死于俄国首都彼得堡,结束了这一幕滑稽剧,随行人员经比利时、意大利等地返回中国。蒲安臣使团使中国蒙受了更深的侵略和难堪的愚弄。

猜你喜欢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三国之一。赤壁战后,刘备战胜刘璋。占领益州(治今四川成都)之地,自领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又占据汉中(治今陕西汉中东),自称汉中王。曹丕称帝后刘备也于公元221年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汉

  • 宋教仁之死

    亦称宋教仁案或简称宋案。宋教仁字遯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民国成立后,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争取国会多数席位,组织政党内阁。19

  • 复社

    明末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政治团体。崇祯(公元1628—1644年)初年,魏忠贤被诛,阉党被定为逆案,东林党人进入政府,逐渐放弃其改革主张。一部分江南地主官僚继东林党而起, 组织团体,主张改革。江苏太仓

  • 周郑交质

    春秋初期,郑武公和郑庄公相继任东周王朝卿士,把持朝廷政权,乘机为郑国谋取利益,引起周平王不满。为了摆脱郑的控制,平王不再专任郑庄公,暗中以虢公参政。郑庄公因此埋怨平王,平王却极力表白自己无意削夺夺郑庄

  •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五霸,一作五伯,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 鲁王政权

    南明政权。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闰六月,张煌言等人迎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就监国位。顺治三年六月,清军攻取绍兴,鲁王败逃海上。张煌言等人招集旧部,继续战斗,一度进驻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不久又被清军击

  • 齐行叫歇斗争

    清代各种手工业工人反对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的一种斗争。“齐行叫歇”,即整个行业工人实行罢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代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董才起义

    辽天祚帝时南京(今北京)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正月,南京道易州涞水县(今河北涞水)人董庞儿(原名董才)聚众万余人发动起义,屡败官兵,对南京构成严重威胁。被辽廷诬称为“剧贼”。二

  • 卫满入朝鲜

    卫满,燕人。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兵败逃入匈奴。卫满聚集一千余人,也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一说为今大同江或鸭绿江),逃亡至朝鲜,居住在秦时统辖过的边塞空闲之地。随当地风俗,穿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