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军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拣选精壮,编入军籍,组建本部族地方军。组成以契丹诸部军为骨干,包括奚军、渤海军和内属其他各部之军,以及边卫乣军在内的众部族军。平时戍守襟要,拱卫国都,分地以牧;战时调集出征,分隶于诸路详稳、统军、招讨司,为辽代环守腹地的主要地方部队。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拣选精壮,编入军籍,组建本部族地方军。组成以契丹诸部军为骨干,包括奚军、渤海军和内属其他各部之军,以及边卫乣军在内的众部族军。平时戍守襟要,拱卫国都,分地以牧;战时调集出征,分隶于诸路详稳、统军、招讨司,为辽代环守腹地的主要地方部队。
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地主武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诏令各省举办团练,镇压革命。1853年(咸丰三年)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以其父曾麟书总领之湘乡练勇为基础,参酌戚继光军队编伍之法,订营哨之制。
汉代臣民至京师公车司马处上书言事,议论得失,称为公车上书。公车,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长官为公车司马令。两汉时,上书者一般先到公车署,由公车司马令将章奏递转皇帝或大臣。皇帝有时亲自览阅章奏,如发现
元代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丝料、包银与俸钞三项。公元1236年太宗窝阔台始行“五户丝”制,规定诸投下户每两户出丝一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后,改行“二五户丝”制,规定每两户出丝二斤输
诸葛亮平定南中(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洲一带)叛乱事件。刘备死后不久,蜀汉南中地区,各郡少数民族首领乘机叛乱,意欲摆脱蜀汉政权。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军南中地区,先后消灭了越嶲郡
清末官署名。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新设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政。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所属有邮政总局、铁路总局、电政总局、电话局、交通银行等
金后期契丹人民起义。金朝统治确立后,女真贵族对契丹等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不断引起反抗。承安二年(公元1196年)十月,德寿与陁锁在信州(今吉林怀德秦家屯)领导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一带)特满等六群
宋初收缴藩镇节度使兵柄的事件。藩镇割据是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社会战乱不安的重要原因。宋初节度使仍握有地方军事、财赋与民政之权,很不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周族始祖诞生的神话传说。据《诗经》等古文献记载,周族始祖为有邰氏(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之女姜源踩巨人足迹后怀孕而生,一度被认为不祥而被抛弃,故名为弃。长成后善于种植各种农作物,曾在尧舜时代担任农官,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
唐平定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军事行动。高昌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咽喉,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敦煌人张孟明始为高昌王。唐初,汉人麹氏为王,各项制度均仿中央王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其王麹文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