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隋末农民大起义

隋末农民大起义

七世纪初年推翻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在位期间, 由于大兴土木,南巡北游,三征高丽,造成赋税、兵役、徭役极为繁重。农民耕稼失时,田畴多废,河北、山东一带尤甚。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首先爆发了王薄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同时在今山东起义的还有刘霸道、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多股义军。大业九年,农民起义扩展到全国各地:山东有杜彦冰、王润、李德逸、韩进洛、孟海公、孟让、郭方预、孙宣雅、吕明星等;河北有格谦、卢明月等;河南有韩相国等;江淮有刘元进、朱燮、管崇等。陕西有向海明等;甘肃有白瑜娑等;广东有梁慧尚等。此后起义军日见增多,重要的达一百余支,遍布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起义高潮。隋王朝采取各种手段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山东、河北一带分散作战的义军先后失败。大业十二年以后,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农民军逐渐汇成三支主要力量,即河南的瓦岗军(以翟让、李密为首)、河北义军(以窦建德为首)和江淮义军(以杜伏威、辅公祏为首)。瓦岗军据有河南大部郡县,直接威胁隋东都洛阳,建立了农民政权——魏,多次击败隋军主力王世充部。河北义军据有河北大部郡县,建立了农民政权——夏,消灭了隋军另一主力宇文化及部。江淮义军据有江淮间广大地区,切断了隋朝的漕运通道,直接威胁隋炀帝盘踞的江都城(今江苏扬州), 也建立了农民政权。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隋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大业十三年,梁师都、刘武周、薛举、李轨、肖铣、李渊等隋朝旧官僚相继打出反隋旗号,割据一方。炀帝死后,隋军主力王世充、宇文化及也自称皇帝,建立割据政权。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长安,建立唐朝。后经多年兼并战争,终将各地义军和各割据势力一一削平,统一全国。

猜你喜欢

  • 口钱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民年七岁至十四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出口钱二十,为敬奉皇帝之用。汉武帝改为三岁起征,并增至二十三钱。汉元帝时复为七岁起征。

  • 骑士

    西汉时根据地方特点训练各种兵卒,西、北边郡产马地区训练骑兵,称骑士。

  • 景定建储

    南宋理宗时朝臣围绕建储所进行的争夺权利斗争。理宗无子,确立皇位继承人成为朝臣互相倾轧,争夺权力的由头。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正月,理宗立侄赵孜为皇子,赐名禥。次年,进封为忠王。景定元年(公元126

  • 檀石槐统一鲜卑

    鲜卑本东胡族的一支。西汉时,臣服于匈奴,助其攻寇汉北部边郡。东汉光武、明、章帝时为汉保边塞, 攻击匈奴。和帝时,北匈奴西迁,鲜卑占其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强。安帝时,与汉通市,内附者一百二十部落,此后

  • 国相制

    女真族原始社会晚期制度。又称固论国相制、国论勃极烈制。约始于昭祖石鲁时期。国相为军事部落联盟首领都勃极烈之辅佐,权位极重。初由部落联盟首领主持遴选,后渐固定于有权势家族中世袭。金建国后并入勃极烈,性质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

  • 帝国宪政会

    见“国民宪政会”。

  • 存邢救卫

    齐桓公为争做霸主对邢、卫两个华夏国家的救援。春秋初年,北方赤狄部落大举进攻中原华夏国家,曾一度大败邢国(今河北邢台),并攻破卫国国都(今河南淇县)。齐桓公听从管仲建议,出兵救援邢、卫。为使邢、卫安全有

  • 李巴条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大论战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行机关刊物《民报》,积极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