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赋敛徭役繁重,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加以天灾频仍,疾疫流行,迫使农民大量逃亡。太平道首领张角,在流民中积极传教,秘密进行组织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人, 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将信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并联络京城部分宦官作内应,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 因内奸唐周告密,张角被迫驰告各方提前起义,七州二十八郡数十万人一时俱起。起义军以黄巾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黄巾军。他们焚烧官府, 捕杀官吏。攻打豪强田庄坞壁,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东汉政府派皇甫嵩、朱儁、卢植等率军分头进击,镇压起义军,在南阳、颍川(今河南禹县)和河北地区为张角、张曼成、波才等领导的黄巾军所败。起义军因在各地分散作战,不能相互配合。在东汉政府军和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先后在颍川,南阳等地被各个击破。张角不幸病死,起义军失去有力的领导。河北黄巾军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和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两战中失败,张角弟张梁、张宝英勇牺牲。黄巾军主力共经历了九个月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并瓦解了东汉皇朝的统治。黄巾军主力失败后,分散于各地的黄巾军和响应黄巾起义的农民武装仍继续斗争,青、徐州的黄巾军曾发展至百万余众。黑山军亦达百余万人,并州白波黄巾起义军众达十余万,益州黄巾军占据了巴蜀大部分地区。各地黄巾军此起彼伏,坚持了二十余年。

猜你喜欢

  •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

    1860—1861年(咸丰十至十一年间)太平军所进行的奔袭武汉、以救安庆的战役。安庆是长江中游重镇,对于建都下游的太平天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之后,武汉与九江相继陷于敌手,曾

  • 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创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1895年8月(光绪二十一年七月)由康有为首倡,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北京正式成立。主要成员有:杨锐、沈曾植、沈曾桐、汪大燮等。公推陈炽为总负责,梁启超为书记,主

  • 答失蛮

    元朝人对伊斯兰教士的通称,其教徒称木速蛮(即阿拉伯语之穆斯林)。大部分来自中亚和波斯地区。蒙古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答失蛮和释、道、也里可温等一样受到优待。蒙元时期入居中国境内的伊斯兰教徒很多

  • 至道建储

    宋太宗时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的斗争。太祖死后,舍其子而由弟赵光义(即太宗)继位,违背传统的父死子继之制。太宗为保住皇位,对兄子及胞弟备加防范打击。其长子赵元佐营救叔父涪陵公赵廷美,太宗殊为不悦。廷美

  • 李璮之乱

    中统三年 (公元1262年)汉人军阀李璮发动的武装叛乱。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子。金宣宗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李全降宋,后又叛降蒙古。李全死,李璮袭职益都行省。忽必烈即位,加封其为江淮大都督

  • 武帝治河

    汉武帝时对黄河决口的治理。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于瓠子 (今河南濮阳附近),流向东南的钜野泽,灌入淮河、泗水,泛滥成灾,危及十六郡。汉武帝使汲黯、郑当时主持堵塞决口,劳而无功。丞相田

  • 李巴条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沙丘之变

    秦始皇死后由赵高等人阴谋杀害始皇长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的政变。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出游,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随行。途中始皇生病,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

  • 二十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权提出的旨在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秘密条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美各国卷入战争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当时日本虽也对德奥宣战,却不出兵欧洲,而把矛头指向德国

  • 平夏城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哲宗即位后,西夏频繁进扰边境。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于葫芦河川形胜之地筑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县北)以扼夏军,并停输西夏岁赐。不久又命西北沿边诸路于要害处修筑寨堡,以防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