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有的甚至转向从事暗杀活动。1910年11月(宣统二年十月)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今属马来西亚)召集一些主要负责人开会,指出革命形势正日益发展,应振奋精神,再图大举,经过统一认识,决定全力以赴发动广州起义。会后孙中山亲自到华侨中募捐筹集经费,并派人到日本购买武器。黄兴、赵声在香港组织统筹部,联络新军、防营、巡警和广州附近的会党、绿林等参加,还派人到长江流域联络革命团体响应;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组织八百人为选锋(敢死队),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三十八处。以赵声、黄兴为革命军正副司令,计划分十路进攻广州,然后大举北伐,推翻清廷夺取胜利。但在临近发动日期前五天,意外地发生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清广州将军孚琦事件,两广总督张鸣岐严加戒备,同时又因在海外订购的武器和募款未到,起义被迫延期。黄兴秘密进入广州具体部署,不料运送枪械的人员叛变,秘密机关陆续遭到破坏,形势日益危迫。黄兴等人决定改变作战计划,在队伍尚未集中的情况下,于1911年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发动起义。当时决定分四路突击。黄兴率一百多名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逃走,随后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大队清军遭遇展开激烈巷战。但因事先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其他几路也没有按时行动,黄兴所率起义军孤军奋战一昼夜,终以势单力薄,伤亡过重,被清军击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时塽、林觉民、方声洞等或作战中壮烈牺牲,或被捕后英勇就义,广州起义失败。此役死难烈士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事后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震动全国,影响巨大,不到半年就爆发了结束清王朝统治的武昌起义。

猜你喜欢

  • 饶风关战役

    宋金问一次重要战役。金军自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败退后,又以撒离喝(完颜杲)部进驻凤翔(今属陕西),与吴玠军对峙。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正月,撒离喝绕开和尚原,率主力攻克金州(今陕西安康),沿汉

  • 一条鞭法

    明神宗时张居正对赋役制度的改革。“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明代自宣德以来,不断改革赋役制度,嘉靖、隆庆两朝,海瑞、庞尚鹏、王宗沐等在浙江、应天(今江苏南京)、江西局部地区曾实行一条鞭法

  •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昇)灭吴所建。徐知诰养父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后拥立杨行密子杨渭为大吴国王,官至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徐温坐镇金陵(今江苏

  • 铁血丈夫团

    见“丈夫团”。

  • 广西会党起义

    清末广西会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广西素以边远贫瘠、封建剥削沉重、会党众多、群众反清斗争活跃著称。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三点会首领李立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组织农民在陆川发动起义,攻克陆川、北流、博

  • 季札让国

    春秋时吴国王子季札推辞君位的故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为余祭、夷末(或作夷昧、余末)、季札。寿梦欲传位季札,季札以不能违背立长的礼义原则推辞。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君,但是嘱咐诸樊以后依次传弟,

  • 周郑交质

    春秋初期,郑武公和郑庄公相继任东周王朝卿士,把持朝廷政权,乘机为郑国谋取利益,引起周平王不满。为了摆脱郑的控制,平王不再专任郑庄公,暗中以虢公参政。郑庄公因此埋怨平王,平王却极力表白自己无意削夺夺郑庄

  • 孔甲乱夏

    孔甲是夏朝后期的一个王,夏朝从孔甲时起,因统治阶级的腐朽而开始走向衰亡。《史记·夏本纪》说: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传说孔甲命人驯龙,龙死而食其肉,觉其味美,复使人求之

  • 童山之战

    隋末瓦岗军战胜隋军主力宇文化及部的重要战役。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六月,隋将宇文化及在江都缢杀隋炀帝后,率兵十万,北上争雄。李密率精兵二万,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狙击之;其部将徐世勣则坚守黎阳仓

  • 巨(钜)鹿之战

    秦末农民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秦将章邯围赵王歇和赵相张耳于钜鹿(今河北平乡),张耳向楚军求救。楚军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率领北上救赵;一路由刘邦率领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