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粹
七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后亦无序跋。其曰“文粹”,为因循陈亮《欧阳文粹》之例。此书凡苏洵文十一卷,苏轼文三十二卷,苏辙文二十七卷。所录皆议论之文,盖备场屋策论之用。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七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后亦无序跋。其曰“文粹”,为因循陈亮《欧阳文粹》之例。此书凡苏洵文十一卷,苏轼文三十二卷,苏辙文二十七卷。所录皆议论之文,盖备场屋策论之用。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十卷。唐皮日休(834-883)撰。皮日休字逸少,又一字袭美,号鹿门子,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省)人。咸通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诗人。与吴中名士陆龟蒙结为诗
二卷。清唐仲冕(?-1827)撰。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县(今湖南省东北部)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癸丑(1793年)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之处有惠政,尤其喜欢修治
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编修,詹事,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礼、户、工等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漕运总督,湖广、两广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郑方城、朱敦修等纂修。郑方城,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曾任新繁县知县。新繁县典籍于明末沦于灰烬,清初敕修通志,邑令缀拾旧闻,费三载之心血,蔚成志一部。《新繁县志》乾隆八年(1743)
一卷。明龙正撰。龙正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刊于蜀中。此书首述八阵号令,并附八阵图。次述八阵
三卷。《附录》一卷。明徐达左编。生卒年不详。徐达左字良夫,号松云道人。湖南平江人。元时遁迹于邓尉山。明洪武初,官建宁县训导。著有《颜子》。徐达左当未仕以前,家苏州之光福里,于所居筑耕渔轩。一时名流往还
八卷。清吴肃公(详见《诗问》)、杜名齐合撰。记述明末沈寿民事迹。沈寿民字眉生,宣城人。崇祯中巡抚张国维荐之于朝。曾上疏弹劾杨嗣昌夺情误国、熊文灿不能制敌之罪。后归隐姑山。吴肃公、杜名齐皆其门人,乃作此
十卷。宋陈友仁因无名氏书本增修。陈友仁生卒不详,字君复,浙江湖州人。宋之遗民。《周礼集说》前有陈友仁序,称其友得书于霅(今浙江吴兴),编节条理与东莱吕祖谦《读诗记》、东斋《书传》相似,名氏则未闻,故携
一卷。清李善兰(1811-1882)撰。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他自幼聪颖好算,十岁读《九章》,无师自通,以后又学《几何原本》前六卷、《测圆海镜》和戴震的《勾股割圆记》,颇有所得,他说:“善
十五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诒让一生著述颇富,曾著《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名原》、《古籀馀论》、《尚书骈枝》、《周书斟补》等。《墨子间诂》是孙诒让在前代及同辈十余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