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洲集

东洲集

二十卷。明崔桐撰。崔桐,字来风,浙江海门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编修。武宗议南巡,上疏力谏,被廷杖。嘉靖中,终礼部右侍郎。桐事迹附见《明史·舒芬传》,桐与芬俱以疏谏南巡廷杖故。此集有诗九卷,词一卷,文十卷。续集诗六卷,文四卷。《江南通志》所载,卷帙与此相同。《千顷堂书目》作《东洲集》三十卷,续集十卷。《明史·艺文志》作《东洲集》四十卷。疑黄虞稷误二十为三十。该集四库已存目。

猜你喜欢

  • 读书蕞残

    三卷。清王钺撰。王钺(1623-1703),字仲威,号任庵,山东诸城(一作琅玡)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八年选广东西宁县令。晚年杜门讲学,著有《粤游日记》等。该目乃为读书题跋,前一卷皆跋

  • 祚翰吟庵经学谭

    一卷。近人常赞春撰。赞春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论述了自汉以来,儒学的发展变化。共分为七个阶段,并概括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弊病。谓汉代重师承,其弊是“拘”;魏晋至唐,谈玄之风间杂异议,其弊是“杂”;

  • 易学古今正义

    十二卷。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湖北天门)人。自黄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代用王弼易注作《正义》,《易》便用王弼之本。宋代晁说之、吕祖谦诸家始倡为复古之说,互有考订,但也有同异。至朱熹《本义》,才定

  • 稽古堂论古

    三卷。旧本题明张燧撰。经后人核其书,是从《千百年眼》中摘出的,大概是书商伪立此名,售以市利欺人而为。传本少见。

  • 汉末英雄传

    三国魏王粲(117-217)撰。王粲字仲宣,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以博学著称,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侍中。除本书外,尚著有《王侍中集》等。《汉末英雄记》《隋书·经籍志》著录八卷,注云“残缺,梁有十卷

  • 聂氏经学丛书

    八种,十七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聂镐敏字京圃,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嘉庆年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知府。学术上尊崇程朱之学。是书所收有经学著作五种,如《易理象数合解》二卷,认为象数由理而生

  • 经济文抄

    十一卷。明张文炎编。籍里见《玉屑斋百家论抄》条。此书杂选明代之文,分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凡例谓取便举业,非当今急务,则博雅新闻,其详略并无轩轾。盖其书本为场屋对策设,间或足资考证,而冗杂者居多。《四库

  • 重订四书辑释

    四十五卷。元倪士毅撰,明王逢通义。倪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学于陈栎,人称道川先生,隐居不仕。王逢字原夫,号松坞,乐平县(今江西德兴县)人,朱公迁再传弟子。生卒年不详。倪士毅于至

  • 宜都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显功纂修。刘显功,字允公,汉军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1695)官宜都知县。宜都县志创始于明成化间教谕赵友,续修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县经世文,其书已久不传。

  • 缁衣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