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心法附余

二十四卷。明方广(生卒年不详)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方氏初习儒,后因母病误治身亡,愤而学医。曾游于河南洛阳,旅居陈留等地,以医术闻名中原。其学术以朱震亨为宗。因见程用光校订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每证之后赘列“附录”,并与朱氏理论有矛盾之处,且详于法而略于方,故删繁就简,重加编撰,削去“附录”,去讹存正,且博采诸家之方论附于各门之后,历时五年,于嘉靖十五年(1536)撰成此书。全书约六十余万字。书中依《丹溪心法》之序,有增入者以“新增”二字加以区别。卷首一卷,载有《丹溪本草衍义补遗》及十二经见证、丹溪论、河间风热湿燥寒论、诊家枢要、十二经脉歌等内容,后附“古庵药鉴”,以明药性、脉理、病机、治法、经络。卷一至卷二十四,依次分为外感、内伤、风、寒、暑、湿、湿热、痰、痰热、火、风热、燥、郁、寒郁、火郁、湿郁、积、虚损、妇人、小儿、杂治二十一门。每门下详列诸证,共一百余种。每证首列丹溪之正法、正方,继附诸医家之论,以明晰病之源流、治疗之方法;其次论述脉理,以崔真人《脉诀举要》为主、以明八纲。后附诸方,择取《和剂局方》、《济生拔萃》、《伤寒论》诸书中之方,分门别类,以补丹溪书中之不足。对丹溪论述病证、方药欠明者,附以己见,以“广案”二字加以区别。此书虽为补充《丹溪心法》而撰,但见解确有高出朱氏之处,集诸家之长,附以己见,有独到之处。论述简明扼要,清晰流畅。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研究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有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越徐氏印行石印本,1920年浙绍墨润堂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洋防说略

    二卷。清徐家干撰。徐家干,字稚荪,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生卒年不详。官至荆州(今湖北江陵)知府。据本书其自撰《跋语》中知,徐氏早年“从军苗疆”时就已留心舆地山川之学。癸未(1883)冬,服官来鄂,

  • 四书典故考

    一卷。清戴清撰。戴清,字静斋,原籍休宁,后迁扬州。是书原分十二卷,自序云“汉人谈经最详典故,宋儒视为粗迹空疏者,未必不有所藉口。我朝名儒辈出,即四子书考据音,不下数十家,流览之下,勤加采录,垂二十载,

  • 训女蒙求

    一卷。宋徐伯益(生卒年不详)撰。徐伯益爵里亦不详。本书模仿李瀚《蒙求记》的体例。收集妇女事迹,分类编辑。为四言韵语,皆习见之词,无足采录。

  • 秦并六国平话

    上中下三卷。别题《秦始皇传》。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至二世亡秦的历史故事。开头入话部分略述历代兴亡,从上古唐、虞、三代说起,次及春秋、战国,然后说到秦,又略述秦

  • 兰溪县志

    七卷。清刘芳哲修,郭若绎、章允奇纂。刘芳哲,兰溪县知县。兰溪志,始修于明正德间,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知县程子鏊,此志为三修。《兰溪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共七卷,分为:卷一舆地类,卷二至三

  • 广卓异记

    二十卷。宋乐史(930-1007)撰。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太平兴国五年(980)赐进士及第,官至留司御史台。博学强闻,著作宏富。除本书外,尚著有《太平寰宇记》、《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咏物诗

    一卷。元谢宗可撰。宗可自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字号、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录其诗四十余首,此集共一百零六首诗,皆七言律诗。“如不啄燕蝶而咏睡燕睡蝶,不咏雁莺而咏雁字莺梭。其标题亦皆

  • 画眉笔谈

    一卷。清陈均撰。陈均,字康畴,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有《画眉笔谈》。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豢养画眉之事。书中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列入存目,不过只是

  • 永昌二芳记

    三卷。明张志淳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祖籍云南,后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宪宗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因参与刘瑾图谋不轨之党,被罢官。著作除《永昌二芳记》外,还有《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