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江府志

九江府志

①十八卷,清江殷道等修,张秉铉等纂。江殷道字念鞠,汉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九江府知府。江殷道莅任后,适奉命纂修通志,江殷道乃设局修志,聘张秉铉等总其事,互相参订,遂成志书。康熙十二年(1673)刻印。全书十八卷,分为:建置、星野、祥异、疆域、形势、乡坊、山川、关津、桥梁、风俗、城池、兵防、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邮传、恤政、学校、书院、选举、祠祀、丘墓、古迹、寺观、名宦、人物、孝烈、仙释、隐逸、流寓、方伎、艺文。此志只列细目,不举纲要。内容较为简陋。② 五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达春布等修,黄凤楼、欧阳焘纂。达春布,字进修,满洲镶黄旗,官学生,同治十年(1871)任九江府知府。黄凤楼,字五云,福建德化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曾任安徽繁昌县知县。欧阳焘,字九云,彭泽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曾任山西沁水县知县。考九江郡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太守童潮;再修于嘉靖六年杨一清;三修于天启四年太守陆梦龙;四修于清顺治十八年太守胡宗虞;五修于康熙十二年太守江殷道,六修于嘉庆二十三年知府朱棨。此志为七修。达春布莅任后,适通饬各郡县及时修辑志乘,以备会纂。遂设局修志,广征博采,聘黄凤楼、欧阳焘为总纂,历一年多而告竣。同治十二年(1873)刻印。卷首有新序、旧序、衔名、凡例、目录和绘图。卷末有旧跋、旧修衔名、新修捐输总目新跋。此志分志目三级,体例严谨,条理明晰,详略得当,是一部较完备的《九江府志》。

猜你喜欢

  • 一山文集

    九卷。元李继本(生卒年不详)撰。继本,字延兴,东安(今属湖南)人。至正十七年(1357)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此集前有李敏序,称为其子方曙、方煦编辑;而景泰中,黎公颖序则称为其孙容城教谕伸所编

  • 濯缨余响

    二卷。明朱东阳撰。东阳明末人,生卒年均不详。字清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终。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七言古诗三十六首,五言律诗二十八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五言绝句十首,七言

  • 国粹丛书

    三集,三十八种,一百四十一卷。清国粹保存会编。清光绪年间,邓实与黄节等人编《国粹学报》,提倡旧学,尤重宋明遗老的著作。学报之外,刊古人遗著,有《国粹丛书》等数种。《国粹丛书》共出三集,所收多为宋明遗老

  • 谐声谱

    ① 五十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惠言字皋文,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学深于《易》、《礼》,著作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仪礼图》等。此书由其

  • 工部则例

    一百十六卷。清文煜等奉敕修。文煜,满洲正蓝旗人。官至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七年(1812)始修。光绪六年(1880)奏请重修,经对原书增补删改,成营缮司二十卷(下分坛庙盛京三陵

  •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

  • 白氏六帖事类集

    见《白孔六帖》。

  • 读通鉴纲目条记

    三卷。清李述来撰。述来字绍仔,武进(今属江苏)人,侨籍仁和,为阮元视学浙江时所取士。朱子《纲目》非自成之书,其间抵牾自有之。述来少涉《纲目》,所见诸本如御批通鉴纲目本,元本,明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

  • 学易笔谈

    四卷。近人杭辛斋撰。杭辛斋,浙江海宁人,民国时曾为国会议员,因反对帝制入狱。于易学颇有研究,著述颇丰。除本书外,尚有《学易笔谈二集》、《易楔》、《易数偶得》、《读易杂识》、《愚一录易说订》、《沈氏改正

  • 学庸真旨

    三卷。是书签题钱太史评点《大学》、《中庸》真旨。卷一则题龙锡手辑,首有龙锡及吴天胤二序,则俱称为薛公宣辑。而卷二以下,别称龙锡评定。龙锡字雒文,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授职编修。薛公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