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业于孙奇逢,学兵法”(《清史稿》卷480)。此书前有《总序》一篇,叙撰述此书之缘起、主旨。谓己“好武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意即有志于恢复故明。“故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得失成败之机”。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所谓“十年间胸中垒块,悉谱之于居诸编一书”。据作者《跋》中自称,此书篇第“挨次而进,各有深意,不可以一丝乱。”十卷的篇名依次为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卷六攻取必于要害,卷七据守必审形势,卷八立国在有规模,卷九兵聚必资屯田,卷十克敌在勿欲速。每卷前皆冠以《序》一篇,总述此篇大旨。考其书内容,列举明以前史例,论其成败得失,人读之如“明镜照面,髭发可数”。如卷一论起兵之进退,举唐太宗趋咸阳,进乃胜矣;而汉之黥布归长沙,退乃败矣。卷二论“兵进必有奇道”,举战国时魏伐赵,孙膑批亢捣虚,疾走大梁事。举秦末项羽与章邯激战,刘邦乘虚入关中事。三国时姜维与钟会相拒剑阁,而邓艾逾险入蜀等等史例,说明用兵有奇道。一阵有一阵之奇道,推而广之,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有时正为奇,奇亦可为正云云。皆有史事历历可考,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凡十卷之中,皆如此体例。《补遗》一卷,举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说明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力量的强弱,也取决于指导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顾人之运用何如耳”(《补遗自序》)。此书的特点,正如作者自谓“非谈兵也,谈略也”(《跋》)。作者言之甚明,非是具体论战术之书,而是论战略之书。书中所论战略原则,寓具体史事之中,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此书虽成于清初,但流布不广。只有抄本行世,讹误极多。咸丰间,辰州秦聚奎官饶川时,从王氏后人处得见原本,校录一过,方可卒读。(秦《序》)现存最早刊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本,藏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另有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铅印本,藏河南省图书馆。《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意中缘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演杭州女子杨云友、林天素事,其二人皆侨居西湖。杨能伪作董之书画,林能伪作陈之书画,初本来与两公不相识,后常见之,遂甘心为妾御。据史,二人虽与陈、董相识,但并不是二

  • 道德经疏

    见苏辙《道德经解》。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 斗南老人集

    六卷。明胡奎撰。胡奎,字虚白,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胡奎尝游贡师泰之门。明初以儒学征,授宁王府教授。著有《斗南老人集》六卷。此集为永乐年间宁藩刻本,共六卷。前有宁王朱权序,说明胡奎号斗南老人的缘由,

  • 析津志

    元熊自得撰。自得字梦祥,原籍江西丰城(今属江西)。以荐为白鹿书院山长,后为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工翰墨,博览群书,旁通音律。析津即后来的元大都,辽代为南京。辽圣宗时,以燕地天文分野居析木之津,遂定

  • 石头记

    见《红楼梦》。

  • 咏怀堂诗集

    四卷。《外集》二卷。明阮大铖(1587-1646)撰。大铖字集之,别号皖髯,安徽怀宁人,明代大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著有传奇,今知者九种,现存《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

  • 铁庄集

    十一卷。清陆楣(1649-1720)撰。陆楣,原名子任,字紫宸,号铁庄,江苏无锡人,世代躬耕,家贫力学,无师承授受,读书于鸡栖猪栏之旁,后以文见知于朱孝廉,遂名动公卿间。楣终生不仕,不以时文为业,而时

  • 太平府志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 渔父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