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代微积拾级

代微积拾级

十八卷。美国罗密士(详见《八线备旨》)撰,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英国伟烈亚力(详见《几何原本》)合译。《代微积拾级》是我国第一部微积分学的译本,原书名《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初步》。李善兰在译序中说:“是书先代数,次微分,次积分,由易而难,若阶级之渐长”,故名《代微积拾级》。前九卷讨论用代数解几何问题与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李善兰称之“代数几何”。其中介绍了极坐标、笛卡尔坐标、直线、坐标变换、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二次曲线分类及三、四次代数曲线的分类。还介绍了一些超越曲线如摆线、对数曲线、螺线等,为初等平面解析几何。卷十到卷十六讲微分学,卷十介绍函数一般概念。卷十一讲复合函数及其导数、幂级数,涉及“马氏捷术”(马克劳林级数)和“戴劳新术”(戴劳级数),还有多变量微分。卷十二讨论极值,即用导数求极大、极小值。卷十三讲超越函数的微分问题。卷十四到卷十六是用微分法讨论曲线的性质,其中有曲线弧长、面积、体积的微分,还有渐近线、曲率、拐点、凸凹性、歧点等。最后两卷是积分学,卷十七讨论各种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把不定积分称为“微分之还原”,给出基本公式和较多的例题。卷十八讲积分的应用,用积分法求若干种曲线的长、曲线纵坐标(或横坐标)与轴所围的面积、曲线绕轴旋转所围的体积等。《代微积拾级》基本上包括了初等微积分的全部内容,尽管原著不能代表当时的先进水平,有的地方不够严谨,但对于促进中国高等数学的发展是走出了第一步,成为我国第一本具有启蒙性质的数学读本和教本。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李善兰制订了大量的数学译名,在书中有一张包括三百二十个英文数学名词及译名构成的对照表,其中有相当多的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有的还流传到日本。如解析几何的原点、圆锥曲线、抛物线、双曲线、渐近线、切线、法线、超越曲线、摆线、蚌线、螺线等,微积分的无穷、极限、曲率、歧点、微分、积分等。这些数学名词的创造是李善兰的一项重要贡献。但在符号处理方面仍按中国传统办法,以汉字代替阿拉伯数码字,以天十地支外加天、地、人、物代替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以二十八宿名称代替希腊字母,以函代替函数符号f,“彳”为微分,“禾”为积分,分数写法还是分母在上,分子在下。这样的处理办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代微积拾级》的版本有:1859年上海墨海书馆刊本,现藏浙江图书馆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西算学大成》本,现藏北京图书馆;石印小本改名为《代数学》现藏清华大学。

猜你喜欢

  • 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五种

    十九卷。清万斯大(1637-1683)撰。万斯大字充宗,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黄宗羲誉之为“浙东门风之雄,莫过万氏”的万泰第六子,万斯同之兄。沉酣经学,穷日夜、忘寝食者十余年

  • 塞语

    一卷。明尹耕撰。尹耕有《南泰纪略》已著录(详史部·杂史类)。此书作于嘉靖庚戌(1550),所言皆为捍御塞北之术,故曰《塞语》。主要内容为:边情、形势、城塞、乘塞、出塞、抽丁、官军户、练习、保马、民堡、

  • 成均讲义

    无卷数。清孙嘉淦撰。孙嘉淦详《春秋义》条。此书是嘉淦任国子监祭酒时所作,目的在于阐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义。书中格外推崇朱子格物之说,认为欲致知、诚意、正心,必自格物始。又以为读书不过格物之一途,作

  •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

    一卷。清吴大廷撰。吴大廷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台湾道。吴大廷认为,孝经古文、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而大义原本一样。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对所集唐玄宗、

  •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

  • 字学汇海

    四卷。清翰林苑编。是书全称《翰苑初编字学汇海》,为应试土子所必备。卷一为《字学举隅》,卷二为《字学便览》,卷三为《字学举隅续编》,卷四为《敬避字样》、《抬头字样》、《对策条例款式》、《磨勘条例摘要》、

  • 尚书精义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

  • 洹词记事钞

    一卷附明良记四卷。明李鹗翀(生卒年不详)编。李鹗翀,字如一,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洹词》本是崔铣所著文集,李鹗翀从中摘取有关论宋朝史事以及明初事迹者共六十一则,其中不涉及记事者一概不录。李鹗翀又

  • 石经阁金石跋文

    一卷。清冯登府撰。冯登府(?-1840),字云伯,又字柳东,浙江嘉兴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书中收录金石跋文,共四十七篇。书末附天一阁事六则。其篇幅比钱大昕《潜研堂金石题跋

  • 韵学通指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见“声韵丛说”。是编与紫绍炳《古韵通》相近,皆引据古籍考辨古韵分合之作。所论有甚是者,如谓“风”字可以入侵韵,非东韵之字全可入侵;“舒”字可以入支韵,非鱼韵之字全可入支;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