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经注一隅

仪礼经注一隅

二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清,江苏元和县(今江苏南部苏州附近)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恩科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间,以截取知县入都,呈其所著,得赏国子监博士衔。旋迁扬州府教授,引疾未之官。博学多通,尤精文字训诂。《苏州府志》载有其所著录《六十四卦经解》、《尚书古注便读》、《诗传笺补》、《夏小正补传》、《大戴礼记校正》、《说文通训定声》、《经史答问》、《离骚补注》诸书。清国史入《儒林传》,是书也见于志,卷数相同。书的后面有骏声自跋。跋中说到:《仪礼》篇帙佚存十七,昌黎博敏,尚且苦于难读,与其不读,不如漏略,僮家犬子,并非特别聪敏,全经之授,虑艰上口,强涩记诵,耗费时日,妄自根据自己主观臆断,断章节取,纪记注疏,择取其中一部分,聊且作为熟课之用,不应该草率编成,剥裂积,敢忘其咎。(末题“道光己酉允倩私识”。)上卷为《士冠礼》至《大射仪》,下卷为《聘礼》至《有司彻》。(《观礼》后之《丧服》四篇,有目无文。)篇第虽然沿用旧有本经,而每篇经文则作了很多删节。《有司彻》只收录扫堂至乃尸俎,与乃议侑于宾至宗人摈数句,这未免过于省略。是书之注,在篇第下,大多收录注疏本《郑目录》云下一段,如《士冠礼》载童子任职居士位,至于五礼属嘉礼,而删去《大小戴》及《别录》。此皆第一。《士昏礼》载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至于五礼属嘉礼,而删去以昏为期,因而名焉二句,改取其阳往而阴来一句,曰取阳往阴来之义,可能想使童年易晓。凡是《郑目录》云《大小戴》及《别录》第几者,都删去本经正文,删节也很多。如《士冠礼》为期一段,厥明夕为期于庙门之外(经文下为主人立于门东,至摈者告期于宾之家全删),即接陈设一段,夙兴陈服于房中西墉下东领北上。又如《士昏礼》纳采一段,使者云端至下(摈者出请事入告以下皆删),而接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所删减者虽然属于仪节,然而,古礼精意皆寓,仅仅选取便于易读易晓,对于训蒙的确方便,但无解于失制礼者之意。只有记文仍然罗列在后,还没有移到前面。注解大多取自郑注,也间或有所发明。如郑注谓雁顺阴阳往来,是书则有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有删改郑注者,如郑注冕服迎者,鬼神之,此注则言亲迎摄盏,而无鬼神之等文。但统论全书,毕竟删多存少,按解经正法,删节已经不可,何况如是书。另外,从不载《丧服》四篇来考查,似乎是书也专门供习“举业”之使用。但如今之学校,则竟然废弃诸经,果真有以是书授私塾者,则远胜于废经,因此,不必责备其删节。此书有朱氏群书本。

猜你喜欢

  • 晋草

    九卷。《楚草》十二卷。《家草》七卷。明郭子章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详见《粤草》条目。(已著录)是书以《晋草》、《楚草》、《家草》合为一编。《晋草》共九卷,乃其于万历二十一

  • 续幸存录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

  • 南宋文范

    七十卷。《外编》四卷。清庄仲方(1780-1857)选编。庄仲方字芝阶,秀水(浙江嘉兴市)人。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著有《映雪楼文稿》、《碧血录》。编有《南宋文范》、《金文雅》等。此集为宋代诗文总集。

  • 笔记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 漫余草

    一卷。清王庭(1607-1693)撰。王庭,字言远,号迈人。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六十一岁辞官,归乡闲居。王庭少年能诗,曾与堂兄王翃以诗唱和,颇得称赞。后宦游

  • 汉儒传易源流

    一卷。清纪磊撰。此书以朱彝尊《经义考》中内容为线索,对汉代诸儒及其易学著作全部收入。魏晋以后,凡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者,则全部收入,其它一概不录。此书目的在于

  • 秋影楼诗集

    九卷。清汪绎(?-1711年左右)撰。汪绎,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进士,授修撰。曾于扬州奉命校《全唐诗》。汪绎文词富赡,著有《秋影楼诗集》。该集是其弟子查慎行所刊。集中以近律为多,前有查

  • 檆溪居士集

    十二卷。宋刘才邵(?-1155)撰。刘才邵,字美中,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大观二年(1108)以上舍起家,为赣、汝二州教授。宣和二年又中宏词科,累迁校书郎。以养亲归家居十年。绍兴初,

  • 说文商议残本

    一卷。清郑知同撰。郑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浅说》。是稿因郑氏之殁,残而未完,郑氏遗书因而未收。1928年,丁福保辑《说文解字诂林》,搜得抄本,刊入其中。仅存数十条,前后亦无序跋,只是摘录诸家说解商榷之,

  • 说文字原引

    一卷。清何其杰(生卒年不详)撰。其杰字俊卿,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何氏自序云,同治十三年(1874)从京师返里,发现已就外傅的长孙炳森不会使用《说文解字》,正如黎永椿所说“少读《说文》苦难寻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