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

六艺论

①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孔广林(生卒年月待考)辑。广林字丛伯,山东曲阜人,清代经学家,孔继汾之子,孔广森(1752-1786)之弟,孔子六十八代孙。著作有《尚书大传注》四卷。《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仪礼臆测》十七卷,《仪礼士冠礼笺》一卷,《明堂亿》一卷,《禘祫觿解篇》一卷,《孔丛伯遗书八种》。孔辑凡《总论》三条,《易》十三条,《书》三条,《诗》八条。《礼》十条,《春秋》五条,《孝经》一条。《易论》中引“大昊帝包牺氏”、“宓牺氏为网罟”、“炎帝神农氏”、“神农氏木为耒耜”、“轩辕皇姓公孙”、“黄帝佐官有七人”、轩皇有景云之瑞”七条,俱见《辨正论·三教治道篇注》,不似郑玄《六艺论》原文,其他辑本俱无。《春秋论》《孝经论》应都有“玄又为之注”一语。孔本缺。余同其他辑本。版本有乾隆间《通德遗书所见录》本,又有清抄本。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盛铎木犀轩所藏孔广林辑《郑学十八种》。②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陈鳣(1753-1817)辑。陈鳣字仲鱼,号简庄,一号河庄,清浙江海宁(今浙江省北部)人,清代经学家。嘉庆举人,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精校勘之学”(《清史稿·文苑传一》)。性喜聚书,尤好购藏宋、元刻本及当世罕见之本。晚年营果园于紫微山麓,建向山阁,藏书十万卷,次第校勘,凡古本之为后人妄改窜乱者,必审考其原来,钩深索隐,一一勘正,各系以跋,以疏其异同。其考证群经版本尤为精审。手自抄撮,得十九篇,署名《经籍跋文》。又著有《续唐书》七十卷,《论语古训》、《石经说》、《恒言广证》诸书。陈鳣从《毛诗谱》、《经典释文》、《路史》、《辨正论》、《唐会要》、《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困学纪闻》诸书及群经注疏,辑得《六艺论》四十六条。卷首有陈鳣《自序》,辨唐徐彦《公羊疏》言郑玄先作《六艺论》后注书之非。唐孔颖达称《六艺论》有方叔机注,未详何人,陈鳣从《礼记正义》中引其一条,甚为可珍。版本有乾隆四十九年裕德堂刊本,《涉闻梓旧》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③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黄奭(见《驳五经异义》)辑。黄奭辑本凡《易论》十三条,《书论》三条,《诗论》八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所采除诸经义疏,另有《经典释文》、《路史》、《世说新语》、《辨正论》、《山堂考索》、《瑞桂堂暇录》、《事物纪原》诸书。黄奭可能未见陈鳣辑本,故所采诸书不尽相同。以校陈本,黄本舛误之处尚多。如“易者,阴阳之象”条,黄本多出“人皇即遂皇也”六字,此乃解释原文“人皇”二字,非原文也。又“遂皇之后”条,引“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二”字系衍文,陈本无。如此之类颇多。唯“《易系辞》云”、“礼其初起”两条,为陈本缺收。又陈本分数条者。黄本往往合为一条,所以黄本条数虽少,而文字实繁于陈本。有《通德堂经解》本,《黄氏逸书考》本。④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见《五经通义》)辑。马辑本卷首有《叙录》,不标总论、经别。其中《总论》二条,《易论》三条,《书论》二条,《诗论》七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诗论》中“泛历枢云午亥之际”一条,出自《毛诗正义》,“文王创业”一条,出自《路史注》。《礼论》中“汉兴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一条,见《汉书·艺文志》,又“《儒林传》云”之十字,其他辑本无。马氏辑此书,大概未能参证其他辑本,故诸辑本有者,马辑本多缺之。此马氏粗疏之处。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⑤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袁钧(生卒年待考)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后主讲稽山书院。幼孤,颖悟绝人,工诗古文辞,治经主郑玄一家之言。著作有《郑氏佚书》、《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等。袁钧辑本计《总论》三条,《易》五条,《书》三条,《诗》八条,《礼》七条,《春秋》六条,《孝经》一条。文字与他本稍有出入。如“玄于《春秋》《孝经》”,袁本皆云“玄又为之注”。《易论》“易者阴阳之象”一条,末有“人皇即遂皇也”六字,非原文。“遂皇之后”条中“一百八十七代”六字,宜删。《诗论》引“周诗是孔子所录,商颂则篇数先定”一语,见《诗谱序疏》,他辑本无。各条下校订疑义,标曰“考证”,亦为其他辑本所无。版本有清光绪刊《郑氏佚书》本。

猜你喜欢

  • 方简肃公奏疏

    一卷。明方良永著,良永,字寿卿,号松崖,莆田人(今福建莆田县东)。弘治三年进士,授刑部湖广司主事,历官南京刑部尚书,谥简肃。正德初太监刘瑾窃国柄,良永刚直,不为屈膝。官渐江左布政使时,内臣钱宁勒索三万

  • 五砚斋困知左传说

    不分卷。清梁恩霖撰。恩霖字可孙,江都(今属江苏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不分卷,也不载《左传》全文,有所论说则分别摘录,也不加标题,是梁恩霖的读书札记。考其所论,多为推求经传字义,对史事、义例都很少加

  • 论语虞氏赞注

    一卷。晋虞喜(277-353)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晋天文学家。撰有《志林》三十篇,已佚。《晋书·儒林传》称其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册府元龟》载他注《论语》九卷,且撰《新书

  • 西崖经说

    一卷。清末顾成章撰。成章字詠植,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有俞樾序,称其为顾成章年少之作,已卓卓可传,异时当必有进于是者。但后来并未见继此之大作问世。其中谓《尚书·仲虺之诰》中“汤放

  • 理学疑问

    四卷。清代童能灵撰。此书是作者多年关于“理”、“气”、“仁”等方面的札记心得。首卷为“言心”,此卷中提出:“……心其精,形气之渣滓也”。第二卷为“言性”,提出:“气质中亦有义理。”第三卷为“言仁”,提

  • 溪山堂草

    四卷。明沈思孝(1542-1611)撰。沈思孝,字纯,浙江嘉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右御史。著有《奏录》,已著录。是集乃其晚年之作。凡四卷。思孝名入琅琊四十子之列。论者称其晚交姚士粦,故间

  •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

  • 周易玩辞困学记

    十五卷。明张次仲(生卒年不详)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天启元年(1621)进士,入清后不仕。除此书外,还著有《困学纪》、《待轩诗记》、《待轩集》等书。此书前有作者自序,自谓赋性颛愚,不敢

  • 革朝遗忠录

    二卷。明郁衮(生卒不详)撰。郁衮,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正德前后(1506~1521)人,生平事迹不详。《革朝遗忠录》采录明惠帝时“靖难之役”中死难诸臣160人,并各为之作传。而附录一卷则列降燕

  • 古史

    六十卷。宋苏辙撰。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苏辙认为司马迁《史记》多不得圣人之意,于是因司马迁之旧,取上自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史事,作本纪七家、世家十六,列传三十七,自称是为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