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冥通记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阳;南齐明帝建武四年(497)生,年十二即为陶弘景弟子,受经录符图;十九岁时忽通真灵,常在梦中或独自与神仙真人相见,并且密受冥旨;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死,年二十岁。书中以日记形式,载述周子良与神真交往接谈的内容,主要叙述周氏感灵,神真告诫,以及接受经录等事。所记神真有保命府赵丞、保命范帅、茅君兄弟、女仙李飞华等数十人。第一至三卷记有二十四事。第四卷附载通灵诸事目录共七十九条,所记之事甚简,或仅存目录。书末又录“九真玉沥丹方”一条。此书曾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并考证其真伪。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辨证》,据《道藏》中《陶隐居集》所载《进周氏冥通记启》所述周氏事四卷上呈之文,与该篇所附梁武帝答书称“见周氏遗迹真言”、“四卷今留之”等语,证此书“自编撰之始,即为四卷”,而《隋志》、“宋志”分别作一卷、十卷“皆为传写之误,抑或卷帙有分合”,又指明此书为陶弘景所撰,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内编有著录,明胡震亨、毛晋合订本署陶弘景撰以为据,说明《四库提要》称周子良撰是后人所改。任继愈、钟肇鹏《道藏提要》作进一步考证,认定此书实为陶弘景所撰,又提其要述之甚详。并注明《宋史·艺文志》于子部小说类著录“周子良《冥通记》四卷”,以辨《四库提要》称“宋志”作十卷之误及《四库提要辨证》未加订正之失。现存明《道藏》(题《周氏冥通记》)本,清《四库提要》据内府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阳山志

    三卷。明岳岱撰。岳岱,邺郡人。阳山在苏州府城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丈。周围四十五里。东面阳,故名曰阳山。盖取山之东为朝阳,山之西为夕阳之义。以其远观有四面飞动之势,又名之为四飞。越绝书夫差自杀,越人葬

  • 识仁定性解注

    二卷。明何祥(生卒年不详)撰。何祥字克斋,内江(今属四川)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此书后有罗节所撰的《跋》称,何祥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入太学。时欧阳德为祭酒,欧阳德受业于王守仁,以信守师

  • 昆仑山房集

    三卷。清张笃庆(详见《班范肪截》)撰。张笃庆学识渊博,才藻富有,工于古文。也工于诗。诗以盛唐为宗,尤擅歌行体。诗、文皆知名于当时。《昆仑山房集》以其居室旁有小山,号昆仑而得名。本集有文无诗,疑编次未竟

  • 寿藤斋诗集

    三十五卷。清鲍倚云(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鲍倚云字薇者,又字退余。安徽歙县人。工诗善学,年四十遂不赴乡举,以经学授于乡。此集皆撰者以行书自钞。分《暂游集》、《阮溪集》、《桐香集》、《餐荔集》、《后

  • 汉唐通鉴品藻

    三十卷,明戴璟撰。作者生平及著述见于《群史品藻》条。《汉唐通鉴品藻》在《明史·艺文志》中有著录,该书系戴璟所作《读史品藻》的坊本改易了名字,涉及史事上起周威烈王,下迄后周世宗柴荣,与《通鉴》的首尾相应

  • 论文偶记

    一卷。清刘大櫆(1698-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尝为县教谕。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论文偶记》是反映桐城派文学思想观点的重要著作。刘大櫆在方苞的“义

  • 杜律注

    二卷。旧本题元虞集(1272-1348)注。生平详见《平猺记》辞目。此编所注杜诗,凡七言近体一百四十九首。卷首杨士奇序,称春解题桃树一篇,了然于仁民爱物之旨,深得杜意,必伯生所为。但欧阳元撰集墓碑未载

  • 别本缘督集

    十二卷。宋曾丰(约1184年前后在世)撰。曾丰,字幼度,乐字(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乾道五年(1169)进士。官至知德庆府事。曾丰所撰《缘督集》岁久无传,《四库全书总目》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易裨传

    二卷。宋林至撰。至字德久,生卒年不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氏《书录解题》题作槜李人,槜李为嘉兴(今属浙江)古名。案宋时嘉兴府领县四,中有华亭,即后之松江也。陈氏所举者其府名耳。据此书陈泰《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