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凤阳新书

凤阳新书

八卷。明袁文新修,柯仲炯纂。袁文新,明凤阳县知县。柯仲炯,福建人。明洪武初,有临濠一邑,九年始析临之四乡,暨虹之一都为凤阳县,故以前仅有临淮志,凤阳无志。凤阳县志,始见于明成化间《中都志》,中都名为凤阳。万历末年,袁文新博搜诸勋戚家诰卷谱牒,暨诸耆硕所藏家乘稗史,编为县志,天启元年,乃于柯仲炯,厘旧志订新图,辑录成帙,题之《凤阳新书》。此志都为八卷,其目为本纪、世家、列传、年表、星士、赋役、国费、宗祀、农政、武备、帝语、拾遗、外篇等。此志不成体例,其内容极为简略,志中疏漏学校、古迹。其自序云“本纪一以象太极,世家二以象两仪,列传四以象四时,年表五以象五行,内篇八以象八风,外篇九以象九野,则是以凤阳一邑,而圆之星方之州,已莫不具。”迂滥如此,他勿庸议。有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

猜你喜欢

  • 兵略要论

    见《将略要论》。

  • 性理钞

    二十卷。明杨道会(生卒年不详)撰。杨道会字惟宗,晋江(今属福建)人。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官至湖广左布政使。此书取《性理大全》删节繁冗而成。书前有万历十六年(1588)王道显所撰的《序》,称其更

  • 孙子汇征

    四卷。清郑瑞(详见《政学录》)撰。此书书名郑氏自序题曰《孙子汇征》,然其书每卷皆标曰《孙武子集解广义》,未知孰是。考历代史志及诸家书目,为《孙子》十三篇作注者不乏其人,然其书多不传。所传世者也多散入别

  • 朝野佥载

    六卷。旧本题唐张鷟(详见《龙筋凤髓判》撰。此书为唐代笔记小说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著录,《朝野佥载》原为二十卷,《宋志》另有补遗三卷,原本已佚。今传本六卷,附补辑。此书所记皆唐代朝

  • 庭训格言

    一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见《御纂孝经集注》)撰。该书为胤祯追述清圣祖之语亲录编成。凡246则,皆为《清实录》和《圣谕广训》所未载者。系宫闱问视之暇,圣祖对胤祯谕示教训之语。该书有津河广仁堂刻本、《四库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

  • 诗经读钞

    三十二卷。清李宗淇撰。宗淇字味岚,临川(今江西临川市)人,嘉庆间举人。书首有周作楫序、自序及发凡。各诗正文之前,全录小序,正文之后,节钞朱熹《诗集传》,又有集说、总论、附录、外附等,最后为御案。天头又

  • 旧闻证误

    四卷。南宋李心传(1167-1244)撰。李心传字微之,一字伯微,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庆元元年科举落榜后,便专事著述。晚年赐进士出身,任史馆校勘,主修《中兴四朝帝纪》。又修有《十三朝会要

  • 周礼精华

    六卷。清陈龙标撰。龙标为福建侯官人。此书首有自序,称“百数家之笺疏训释,……广为采辑。凡可以明礼制、广见闻、资考证者,皆为酌繁就简,撷其精华。”其次为引用书目,所列书目十分详尽。此书虽为制义而作,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