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卷。附《读史录》四卷。明张宁(约1469前后在世)撰。张宁,字靖之,号芳州,浙江海盐人,一说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天顺元年(1457)奉命使朝鲜。回国后,出
六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见《周易稗疏》条)撰。王氏所著《周易稗疏》,四库提要已有著录。王氏之易学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象爻一致,四圣一揆为释,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为义。夫之服膺宋五子之学,抒
十卷。吴兢(669-749)撰。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武则天晚年,为直史馆、修国史,参预修撰《唐书》。自武则天退位至玄宗亲政,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朝政动荡之中,吴兢由左(右)补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
见《古今医统大全》。
十二卷。罗翙云撰。翙云字蔼其,广东兴宁人。是编卷首冠以共和十一年(1922年)章炳麟序及作者自序。次为总目。卷中分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室、释饮食、释服用、释天、释地、释草木、释鱼虫、释鸟兽
十五卷。明刘凤(生卒不详)撰。刘凤,字子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续吴先贤赞》收明代吴地先贤,各为之作论赞。六卷以前不分门类,序中称“节义”以
二卷。清戴笠(1614-1682)撰。笠字耘野,初名鼎,字则之,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以教授自资,勤于著述。著有《流寇长编》、《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
二卷。清李玉撰。李玉生平详见《一捧雪传奇》(辞目)。是剧共三十三出。写桂薪家境清贫,负债难还,同窗友人施济赠金三百两,又赠予桑园茅屋,使桂薪一家摆脱贫困,得以安居。后来桂薪掘地得到施家祖上窖藏财物,顿
无卷数 明于奕正撰。于奕正,详见《帝京景物略》条。据《因树屋书影》所叙,于奕正生长京师,平生未出国门,晚年始一游江南,遂以旅卒。于奕正在本书中,根据前人的著作,具载古来金石之所在,并略述撰书人姓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