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辨

古文尚书辨

八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字湘谷,江苏丹徒人。有清一代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者固然不少,为其辩护者也很多,但辩护者也大都以卫道士自居,而谢庭兰则在为《古文尚书》辩护时得罪时君,故获罪。他在“自序”说:“近世诸儒力诋后出之《书》为伪,一人倡之,百人群起而和之,至于今未已。夫今之时圣人在上,吾君尧舜之君也。覆育群众,而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教,模范学者,顾下之人历诋往圣遗训以为能,以上负吾君。”其作此书之意,由此可见。本书卷一至卷四都辨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卷五辨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卷六辨宋鉴的《古文尚书考辨》,卷七辨王鸣盛的《尚书后案》,卷八辨梅鷟《尚书考异》,皆无甚持平之论。本书有光绪十八年(1892年)自刻本。

① 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另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所撰《古文尚书辨》,见其《曝书亭集》,而其他书多另行刊印。本书为光绪丁亥(1887年)宋泽元所刊,后面附有陆陇其的《古文尚书考》,宋泽元又为之作序。本书力证《古文尚书》之伪,且其说多为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所采,当知成于阎氏书之前。而陆氏《古文尚书考》则力证《古文尚书》非伪。宋泽元把二书合刊一集,可能是攻击古文之举。② 一卷。清张文岚撰。张文岚字风林,浙江萧山人,诸生,毛奇龄弟子,生卒年不详。毛奇龄相信《古文尚书》,而其同时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攻击古文,毛奇龄因此而作冤词。毛奇龄以后又有李绂、谢济世等,都攻击伪《古文尚书》,就是与毛奇龄同时的胡渭在其《禹贡锥旨》中也有攻击《孔传》的话语。这些都是毛奇龄未及加以辨驳者。张文岚此书,即为继承毛奇龄此志而作。张氏此《古文尚书辨》重点在于辨驳李绂、谢济世的观点,间及胡渭。然伪《古文尚书》至阎氏书出,已昭然天下矣,张氏此举,殊无意义。本书系旧抄本。

猜你喜欢

  • 连山归藏逸文

    一卷。清观颒道人录,辑佚书。道人为闽中人,姓名、事迹不详,所辑二《易》之文颇简略,远不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而且所录多残篇断句,也不注明原本,较为混乱。从内容上看,所录二《易》皆据清初瞿昙谷校

  • 汾上续谈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此书体例与《河上楮谈》相同,而所记多琐事,其中“安南国试录”叙述颇详,足资考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刊本,共一册,书首有万历十年(1582年)朱孟震自序,

  • 易学全书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 郯源乡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赵霈涛纂。赵霈涛,奉化人。郯源属奉化县,山川既佳,人物亦盛。此志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化赵氏剡曲草堂活字本。全书共二十四卷,分为都图、里至、镇市、坊表、风俗、义举、山类、川

  • 土斋集

    三卷。明邹赛贞(约1497前后在世)撰。邹赛贞,字不详,自号土斋,当涂(今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嫁于濮未轩为妻。少聪慧,博雅能诗,当时称为“女士”。监察御史邹谦之女,翰林院编修濮韶之母。著有《土斋集

  • 方洲杂言

    一卷。明张宁撰。生卒年不详。张宁字静之,号方洲,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明代宗景泰五年进士,官给事中,出知汀州知府。他工书画,善诗文,著有《方洲集》二十六卷,《读史录》四卷,《奉使录》二卷与本书。此书杂

  •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

  • 七十二家评楚辞

    明蒋之翘(生卒年不详)辑。蒋之翘,字楚稚,秀水(今浙江秀水)人。家贫,好藏书。明末避盗村居,搜名人遗书数十种,辑为《甲申前后集》。曾重纂《晋书》,校注韩、柳文集。著有《天启宫调》。《七十二家评楚辞》系

  • 四书通

    二十六卷。元胡炳文(生卒年不详)撰。胡炳文字仲虎,人称云峰先生,元理学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曾任明经书院山长,兰溪州学正。其学以朱熹为宗,又精通《易》学,著有《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书

  • 冠谱

    一卷。明代顾孟容撰。顾孟容,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所著《冠谱》统载历代冠制。如孔子制司寇冠、杏坛冠、燕居冠;颜闵、冉仲制德行冠;曾子制进礼冠;子思制思美冠;孟子制缁布冠等,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