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晋明帝步辇图》流传于世。《古画品录》首先指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用;其次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绘画“六法”的详细内容,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也是谢氏品画的基本准则,且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誉之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一直为历代画家、批评家、鉴赏家所遵循。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古画品录》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自三国之吴至南朝之齐期间二十七位画家有详尽品评。谢氏在《古画品录》中分二十七位画家为六品,论其优劣。其中第一品共五人,推陆探微为首,曹不兴、卫协等紧随其后;第二品有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茜不分上下;第三品共九人,其中包括顾恺之;第四品亦五人,第五品三人,第六品二人。《古画品录》因断代短暂,年代较近,而缺乏历史性的宏观审视,故品评之优劣难以服众,以至后代画评大家多有微词。如南朝陈之姚最就认为谢氏所评多失其实,尤其是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而将蜚声画坛的顾恺之列入第三品,屡被后人议起。但是,谢赫品评绘画的“六法”之说却因其精深的艺术概括性而一直被后人所共重,独呈异彩,故《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古画品录》有明刊本、《津逮秘书》本、王世贞《画苑》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王介庵奏稿

    六卷。王恕撰。王恕(1416-1568),明山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1436-1449)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评事。历官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

  • 宙合编

    八卷。明林兆珂(详见《毛诗多识编》条)撰。此书是林兆珂考证之文,分为六门。一为“泰真测徼”,内容皆以谈论天地为主;二为“珍驾提羽”,均为谈论经籍:三为“墨兵微画”,皆谈史传;四为“汉畴剽耳”,皆谈世务

  • 易笺

    八卷。清陈法撰。陈法字定斋,贵州安平(今平坝)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乾隆十年(1745)因河决陈家浦,引咎自劾,革职发军台效力。后放归,主讲贵山书院十八年。此书系其居军台时

  • 春秋传注

    ① 四卷。清李塨(详见《周易传注》)撰。该书成于雍正四年(1726)。自序说,后儒治《春秋》学,拘泥于褒贬之说,对日月名氏人师等分例树标,往往与经义不合。事实上,孔子作《春秋》,观其事则成败治乱了然,

  • 图易定本

    一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郇阳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邵嗣尧讲《易》以河洛之数一乘一除之,认为小圆图就是小横图的顺往逆来,大横图就是小横图的因重成爻,大圆图就是小圆图的运行寒暑,

  • 朴庭诗稿

    十卷。清吴炳文(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吴炳文字璞存,一字朴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屡举不第,生平游历,尽寄之吟咏。本集前四卷其友人严遂成所选,后四卷炳文晚年所自订。该

  • 快雪堂集

    六十四卷。明冯梦祯(1548-1605)撰。冯梦祯,字开之,晚年自号真实居士。秀水(浙江嘉兴)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张居正,病免归故。万历二十一年(1593)补广德州判官

  • 四书恒解

    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上下各分二卷,《孟子》七篇,篇分上下卷。卷首皆有自序及凡例,《论语》之首,另有考辨。《大学》不用朱子改本。《中庸

  • 明通纪述遗

    十二卷。明卜世昌,屠衡校订。卜、屠皆秀水人。事迹不详。该书仿《新唐书》,各署姓名例。其书补陈建明《通纪》之遗。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终于明隆庆六年(1572)。编年记载,多拾稗史之言,冗杂特甚。

  • 当涂县志

    三十三卷,清张海等修,万橚等纂。张海,乾隆间当涂县知县。万橚,江苏荆溪人,当涂县儒学教谕。当涂有志,始于明永乐间,正德间邢珣续之,两志简而约。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有王斗枢志,三十四年(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