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叶韵汇辑

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梁诗正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十三年(1735年)以母忧归。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年)补侍讲学士,累迁户部侍郎。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少师兼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寻卒,谥文庄。是书字数及部分皆仍《佩文诗韵》之例,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韵为一部,东冬两韵同用,则两韵为一部,支微齐三韵同用则三韵为一部。每部皆附叶韵,略如吴棫之《韵补》。只是《韵补》于今韵每部皆附叶韵,此书则一部独用者附本部末,诸部同用者即总附诸部末,如“蒙”字叶莫邦切,则独附江部后;“江”字叶户公切,则总附东冬二部后;“鱼”字叶鱼羁切,则总附支微齐三部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夫古今声音之递变,亦如大小篆隶八分之递变,或相因,或迥不相近。以迥不相近之音施于歌咏,于古虽有征而于今不能悉协。唐人古诗大抵皆相近之音,故东冬江古音虽同,而此书东冬自为部,江自为部;支微齐佳灰古音虽同,而此书支微齐自为部,佳灰自为部,皆取不戾于古而可行于今也。”至于叶韵“此书所录,惟据古书注有是音者,使以类相从,明前有所承即后有所本。不复旁牵博辨,致枝蔓横生,解结释纷,尤为得要,于数百年讲古韵者,诚为独酌其中矣。”是书有殿刊本。

猜你喜欢

  • 古香山馆文存

    九卷。清彭洋中(1803-1864)撰。生平见《古香山馆诗存》条。彭洋中著有《古香山馆诗存》。此文集九卷。卷一为《家传》七篇。卷二为《彭氏先世家传》二十六篇。卷三为《彭氏妇女传略》十篇,都是彭洋中修家

  • 青阳先生文集

    九卷。元余阙(1303-1358)撰。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人。以父官合肥,遂为合肥(今属安徽)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累官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庆。顽抗红巾军。城破,自尽。阙以文学致仕,精

  • 泰西水法

    六卷。意大利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厉三十四年(1606)来中国传教。曾跟从在华耶稣会士领袖利玛窦学习汉语,并帮助徐光启等翻译行星说,制造一些取水蓄水器等

  • 明善斋集

    十二卷。《奏议》二卷。明薛天华撰。天华,字君恪,号南塘。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广东右布政使。天华风度清爽,神情俊逸。官南刑部主事,考满诣京师。因触犯严嵩,经过七年才得

  • 唐诗鼓吹笺注

    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清钱朝鼒、王俊臣注。王清臣、陆贻典笺。钱朝鼒,字次鼎,王俊臣,字子吁,王清臣,字子清,陆贻典,字敕先,均为江苏常熟人。《唐诗鼓吹》旧有郝天挺注。明万历七年(15

  • 江人事

    四卷。明宋佚编撰。佚原名之盛,字未有,号星子,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研治宋儒之学,以明道先生为宗。战乱之后隐居髻山,人称白石先生。该书以临汝章于今汇集的《诸忠节传》为蓝本;按类编排删定而成。所谓

  • 十八史略

    二卷。元曾先之撰。曾先之,字从野,庐陵(今属江西)人,自称“前进士”。其书主要节录十八史文,文字简略,书前冠以“歌括”,尤为弇陋。盖当时乡塾课蒙之本,与时人胡一桂《古今通略》相比,逊之远甚。

  • 簠斋笔记

    一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中内容系陈介祺与吴云、王懿荣讨论金石的函件,由潘伯仁采辑成书。陈介祺一生矜慎,凡有著作,从不肯轻易付印。本书虽采自与吴、王二人往来函信,无段落体

  • 保婴易知录 补编 宜麟策 续编 增订达生编 丛桂堂集验良方

    《保婴易知录》二卷,《补编》一卷,《宜麟策》一卷,《续编》一卷,《增订达生编》二卷,《丛桂堂集验良方》不分卷。清吴宁澜(生卒年不详)撰。吴宁澜字溶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保婴易知录》为初生小儿防病

  • 安邱县志

    二十八卷。明熊元修,马文炜纂。熊元字子贞,河南光州人,万历十二年(1584)进士,十三年(1585)授安邱知县。马文炜字仲韬,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确山知县。曾任德安、云梦、孝感,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