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分八门,其一孝顺,其二忠爱,其三孝行,其四世德,其五义门,其六女范,其七放生,其八佛果。每条附以著者论断,主张因果之说。《四库全书》存目,传本少见。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分八门,其一孝顺,其二忠爱,其三孝行,其四世德,其五义门,其六女范,其七放生,其八佛果。每条附以著者论断,主张因果之说。《四库全书》存目,传本少见。
四卷。清宋楚望撰。宋楚望,字荆川,当阳人,乾隆间进士。曾官江南直隶太仓州知州,加三级,记录四次,记大功八次。奉旨特升江南常州府知府。乾隆十七年(1752),宋楚望移牧太仓,见其地东北滨大海,望洋而惊。
二百零四卷。《目录》四卷。清徐陈谟汇编。清弓翊清补编。徐陈谟,湖北浠水人。弓翊清,河南洛阳人。道光时,二人先后任眉州知州。此书即其任知州时所编刻苏洵、苏轼、苏辙文集四种。以前人所刻三苏文集,或分部另传
一卷。清邹伯奇撰。伯奇(1819-1869)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属广东)人,诸生,尚著《读段氏注说文札记》等。是编自为文自为注,乃专补《小尔雅》“度”、“量”、“衡”诸篇之作。《小尔雅》此三篇之
①二卷,清王复宗纂修。王复宗,字元一,贵州安顺府普安州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九年(1670)进士,二十一年(1682)任天柱知县。《天柱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全书上下两卷,上卷分
二卷。明徐体乾撰。体乾字行健,长淮卫(在今安徽凤阳)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自序》说曾从陈灵峰受赵青山《易》半卷、希夷《易》一卷。其法以天星配四时,解乾卦六龙即指龙星,解坤为牛,也指牺牛星。大
见《明辨类函》。
见《剿闯通俗小说》。
二十四卷。清沈涛撰。沈涛,字匏庐,浙江嘉兴人。《常山贞石志》系沈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官正定知府时所作。正定古为常山郡,故其书以常山为名。所收录常山石刻,自周至元,共250余种。编书时仿洪适《隶
六卷。清朱凤森(1776-1832)撰。朱凤森,字韫山,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嘉庆进士。著有《韫山六种曲》。韫山诗原共九卷,旧刻于京师。然岁久散佚。今分体编为六卷,拟古及乐府各体一卷一百一十首;五古一
一卷。清舒诏(生卒年不详)撰。舒诏字驰远,进贤(今属江西)人。为喻昌的再传弟子。舒氏对仲景《伤寒论》颇有研究。著有《舒氏伤寒集注》等书。此书首列六经见证,且各有正治之法。又选择同为一证,见于不同医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