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汉书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范晔(398-446)、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沈约《宋书·范晔传》)。是个学识渊博,有才华,有成就的人,官僚世家,十七岁以后任参军,又任尚书吏部郎,直做到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但在他任尚书郎时,彭城王刘义康母死了,范晔深夜在房中饮酒后开窗听挽歌,以取乐,得罪了刘义康,被贬官。因政治上不得志而发愤撰《后汉书》。《后汉书》经十年完成纪传部分。“志”没写就下狱而死。后来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的时候,看到范晔的《后汉书》无志,而取司马彪的《续汉书》的八志,分为三十卷,补入《后汉书》。司马彪,字绍统,晋朝宗室,撰有《续汉书》八十三卷,这部书早已散失,只有八志三十卷因合在范晔书中才得以保存下来。范晔撰《后汉书》材料来源很广,据清人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述略》说,在班固以后,范晔以前,编著后汉一代史籍的有十八家之多,编著二十多种,有一千零四十九卷。其中长篇的有《东观汉记》,纪传体的有华峤的《后汉书》,编年体的有袁宏的《后汉纪》,《实录集》。袁晔的《献帝春秋》。载记体的有乐资的《山阳公载记》,杂记体的有王粲的《汉末英雄记》等等,范晔参考诸家,整理采择成书。范晔做《后汉书》,是因为他“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狱中与诸甥侄书》)。他对班固称赞也有限,所以重撰《后汉书》,以发挥个人的历史见解。他编撰的方法,是以《东观汉记》为底本,把各家的《后汉书》材料补充进去,选择史料,加以分析,组织。他生在东晋南宋时代,当时盛行佛教,他公然写了《无鬼论》反迷信鬼神,为当时所不容,故而没撰完《十志》就被杀了。范晔原定《后汉书》九十篇,刘昭补司马彪的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整个东汉一代,共一百九十六年史事,包括帝后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计一百二十卷。《后汉书》体例同《汉书》一样。“表”缺,十卷本纪记载东汉十二个皇帝史事,时间短的小皇帝附后,不单独立卷,皇后事,从《汉书》的《外戚传》改入本纪中,成为最后一卷。光武和皇后两个本纪都分上下卷。刘昭补的司马彪《续汉书》都是依据东汉以来的旧作为依据,他说“司马续书总为八志,律历之篇仍乎洪(刘洪),邕(蔡邕)所构。车服志即依董(董巴)蔡所立,仪祀得于往制,百官就乎故薄,并籍据前修,以济一家者也。”(《后汉书注补志序》)。《后汉书》的特点是整理采择史料,重要的奏疏和文章往往直接选录。如张衡的“客问”、崔实的《政论》等。这样保存了一部分真实资料。只可惜司马彪的志里没有《食货志》、《沟洫志》、《刑法志》、《艺文志》,对东汉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资料欠缺。有人说补的“志”有的史料价值不大。范晔著的《后汉书》文学成就很高,他自负地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昧,故约其词句”,“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后汉书》立传偏重以类相从,不受时间先后的限制,也是此书一大优点。断限完整,组织严密,为人们所重视。隋唐以来取代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范书没“表”,司马彪没撰《艺文志》。后人补《艺文志》的主要有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等。中华书局新出版的点校本《后汉书》是采用李贤,刘昭注释的本子。清末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出版束世澂编注的《后汉书选》收录五十篇。哈佛燕京学社的《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颇便检索。

猜你喜欢

  • 持静斋藏书纪要

    二卷。清莫友芝编。同治六年(1867),莫氏由浙经苏,受丁日昌邀请,将其主要藏书撰写提要,分类编辑整理。卷上收宋元明刊本,附载近刊佚书;卷下收抄本,各按“四库”顺序排列。简者仅略记版本;“四库”未收之

  • 中庸余论注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

  • 以当一瓻

    三卷。序目一卷。别本以当一瓻不分卷。续增集对七巧图二卷。《以当一瓻》,清裘良白撰。七巧之戏,自嘉庆十八年(1813)《七巧图合璧》出书后,对此道爱好者蝉联鹊起。道光五年(1825),此《以当一瓻》(又

  • 周易述传

    ①清丁裕彦所著易学著作。十卷。丁裕彦,字毓清,山东潍扬县人。此书从经文本义出发解释经文,认为伏羲之卦即是经,故把它列在经文之前,并用孔子之言解释文王彖辞、周公爻辞。同时参同周易朱注,凡是经传辞后所列音

  • 会侯文抄

    二十卷。清毛际可(1633-1708)撰。毛际可生平详见《安序堂文抄》辞目。此集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为淳安方婺如所重新辑录。毛际可擅长散文,与毛奇龄、毛先舒合称“三毛”。虽学问不及毛奇龄渊博

  • 四礼训蒙

    一卷。朝鲜李恒福撰。李恒福生卒年不详,字子常,一字白沙,号弼云,庆州人。书名所言“四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训蒙”即训导童蒙。著此书的最初动因作者自跋说:“余疾夫小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澹余轩集

    八卷。清孙光祀(约1670前后在世)撰。孙光祀,字怍庭,号溯玉,历城(山东济南)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著有《澹余轩集》。是集为孙光祀诗文别集。凡八卷,其中文七卷,诗

  • 医学求真录总论

    五卷。清黄宫绣《生卒年不详》撰。黄宫绣字锦芳,宜黄(今属江西)人。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锦芳医案》等书。此书成于乾隆七年(1742)。黄氏在凡例中称:曾著《医学求真录》十六

  • 此山先生诗集

    十卷。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生卒年不详。处州(今浙江丽水)人。曾游京师,有诗名。与赵孟頫、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相唱和。此集为陈旅编定,袁桷、欧阳玄为序,揭傒斯作跋。玄序称其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