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史汇纂
四卷。清查彬撰。查彬字伯野。大兴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信阳州知州。此书为作者所著《湘芗漫录》的第一种。据费庚吉序,言此书“以经为经,以史为纬,援据精而简择当。”但观其全书却并非如此。如他解释乾卦初九“潜龙”时,说汉高祖刘邦曾为亭长,明太祖朱元璋身为布衣都是“潜龙”的表现,而西伯事奉殷纣,汉高祖归于项羽麾下则正是乾卦九四“龙之在渊”的注解。皆牵强附会之说,并无深意。后附《易经集说》一卷。有自刻本。
四卷。清查彬撰。查彬字伯野。大兴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信阳州知州。此书为作者所著《湘芗漫录》的第一种。据费庚吉序,言此书“以经为经,以史为纬,援据精而简择当。”但观其全书却并非如此。如他解释乾卦初九“潜龙”时,说汉高祖刘邦曾为亭长,明太祖朱元璋身为布衣都是“潜龙”的表现,而西伯事奉殷纣,汉高祖归于项羽麾下则正是乾卦九四“龙之在渊”的注解。皆牵强附会之说,并无深意。后附《易经集说》一卷。有自刻本。
五卷。明王国宾(生卒年不详)编。王国宾,号养默,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此书仿庾仲容的《子沙》、马总的《意林》的体例,摘取
三卷。清钟禄(1473-1542)编。钟禄号久轩,正白旗满洲人。是书系钟禄自抄之本,凡辑《千字文》三种三卷。第一卷,周兴嗣《次韵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本;第二卷,彭元瑞《恭跋御制
一卷。清安箕(约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撰。安箕,字青士,山东寿光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安箕为安致远次子,安致远颇有文名,安箕承其家学,故诗文皆有矩度,只是尚未老成,问世太早的缘故。本集有诗二十八首
共十六卷(《秦书集存》十四卷,《补遗》二卷)。近人华学涑(生卒年不详)辑。学涑字石斧,天津人。书前有辛酉(1921年)王守恂序和壬戌(1922年)华氏自序并凡例七条。其编排体例悉依《说文》,每字之上冠
十二卷。清杨楚枝修,吴光纂。杨楚枝,云南太和县人,举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知州。旧志在宋代有《湟川集》,漫不可考。明弘治间,知州夏镐始修,万历、顺治、康熙间续有编辑。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
十九卷。清代胡承诺撰。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竟陵(今属湖北)人。明崇祯举人,入清,隐居诵读。著有《续书说》、《菊佳轩诗集》。此书是作者的札记类论著,卷下分目,计有六十一目,主要内容为泛论儒者“志学、明
二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宋弼山《左明诗钞》称其有《李氏山房诗录》。不著卷数。邢侗《来禽馆集》有《李先芳行状》,称所著《东岱山房稿》三十卷
三十三卷。元赵采撰。赵采字德亮,号隆斋,潼川(今四川三合)人。生平不详,其书作于暮年。前有赵采《自序》,称孔子殁后,论易者各据己见,泥象数者流于诡怪,说义理者沦于空寂。至宋邵雍,推明伏羲、文王之卦画,
十六卷,首一卷,清方鼎修,朱开元纂。方鼎,乾隆年间,任晋江县知县。朱开元定南金,曾任晋江县教谕。《晋江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印。共十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规制志;卷三版籍志;卷四学校志;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