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象通

周易象通

八卷。明朱谋撰。谋字郁仪,宁献王七世孙,万历二十年(1592)以中尉摄石城王府事。该书只释上下经文,不及十翼。大旨欲稍还古义,却不料转生臆说。如不用陈抟先天图,也不用周子太极图,而另造四种河图,说是三代以来世藏秘府之宝,宋时才出示于外。然而毫无证据。又如解“既济”云:“涉者多系匏以防危,离为大腹匏瓜之象,则涉者也;坎为川渎,则津济也。”其说因外卦为离而生大腹,因大腹而生匏瓜,因匏瓜而牵合于系匏涉水,以迁就“既济”之象,殊为穿凿附会。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下经始咸、恒而终既济、未济,本有义理;《序卦》即使非出孔子,也一定是汉以前经师所传,而谋竟合上下经而一之。《易》未经秦火,讹脱甚少,而谋或随意改字,或动辄指斥错简衍文,甚为武断。《四库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本草述

    三十二卷。明刘若金(生卒年不详)撰。刘若金,字云密,潜江(今属湖北省)人。天启乙丑(162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崇祯中乞病归里,隐居志医。此书成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作者广集诸家之说,加上自

  • 柳南随笔

    六卷。清王应奎撰。王应奎字东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清雍正、乾隆间在世。《柳南随笔》为笔记小说,杂记明末清初以来的朝野见闻,比较侧重记载当代文人们的轶闻琐事。对于前人著述和诗文,

  • 紫桃轩杂缀

    三卷、又缀 三卷。明李日华(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条)撰。李日华擅长书、画,此书亦以论书、画为主要内容,颇有可采之处。余皆为采拾古人说部文献,但均没其出处来源,无甚可采。收入《李竹嬾先生说部全书》以及《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学统

    五十六卷。清熊赐履(1635-1709)撰。熊赐履,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一号愚斋,孝感(今属湖北)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大学士。尊奉程朱理学,主张非《六经》、《论语》、《孟子》之书

  • 续纂扬州府志

    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

  • 雅雨堂丛书

    十三种,一百三十八卷。清卢见曾编辑。卢见曾字抱经,号雅雨,山东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曾官两淮盐运使。其为人爱才好客,四方名士咸集幕下,极一时之盛。曾刊刻《金石三例》,著

  • 周易易简编

    无卷数。明陆起龙撰。起龙字云从,上海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任永宁县知县。该书《自序》云:“采汉唐宋以来注疏及家藏未刻本多至充栋,笔之成帙。犹病其颐而杂,遂归根易简,融会精理,汇而成编。”又说

  • 音韵日月灯

    六十卷。明吕维祺撰。吕维祺(1587-1641)字介孺,号豫石,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被杀。追赠太子太保,谥

  • 朱子年谱

    一卷。宋袁仲晦撰。朱熹年谱,历来所作甚多。本谱卷首有朱熹后裔朱怀庆序,称《朱子年谱》各本不同,因订正重刊。然校以清王懋袪本,此本亦多阙漏。《四库全书》列于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