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解纂疏

周易集解纂疏

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生卒年不详。字远山,湖北安陆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此书是李道平对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所做的比较详尽的疏证。由于李道平治易深受惠栋和张惠言的影响,故此书多取惠、张的观点,对于虞氏易学之隐辞奥义,阐发详尽。使读者可一览而知其门径。同时,对《集解》中所采他家之说,亦为之章解句疏,各明其家法义例。其卷首载诸家说易凡例,自“卦气”至“二十四方位”总共十事,详明原委,并以图阐示,可谓得易学大义。书末又附《易筮遗占》一卷,对占筮之辞,博引古法为断,并证以经师之义,为其它同类书所不及。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获斋刊本、光绪思贤讲舍重刊本。《湖北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魏三字石经集录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

  • 微言

    四卷。附《说书随笔》一卷。明詹在泮(生卒年不详)编。詹在泮字定斋,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辑明代讲学语录,将王守仁、王畿、罗汝芳三家合为一卷,此为良知

  • 儿易内仪以

    六卷。《儿易外仪》十五卷。明倪元璐(1593-1644)撰。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上虞(今浙江绍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明亡后殉难。后来,清顺治帝赐谥为“文贞

  • 释宫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旨在补充申发《尔雅·释宫》,专释宫室建筑称谓,并兼及有关礼仪。全书由八篇文章组成。程氏学养深厚,所征引古籍颇广泛;且深谙声义相通之学理,对称谓源流的辨析

  • 阅书随札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在阅读唐、宋、明人文集时,随笔记录其中主要史事而成的札记,以供查检引用。作者在札记中直接摘录的大约一百一十余种原文前后,没有案语和论述,但总集及后半部分涉及唐宋短文、清代儒

  • 去伪斋文集

    十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心吾(一作新吾),河南宁陵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刑部侍郎。著有《四礼疑》,已著录。是书为其孙吕慎多等所刊,共十卷。坤于明季讲学诸儒中,

  • 二娱小庐诗钞

    五卷。《补遗》一卷。《词钞》二卷。清尤维熙撰。尤维熙字祖望,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待考。乾隆年间拔贡生,官云南蒙自知县。该集为其友人吴江、郭庆、朱春生、彭兆孙等选定,钱塘陈鸿寿作序并刊行。补遗一

  • 两汉隽言

    十六卷。宋林钺辑、明凌迪知增辑。林钺作《汉隽》,摘录西汉史事,迪知依此体例,辑后汉故实,与林钺《汉隽》合为一书,名为《两汉隽言》。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乃林钺之作;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题曰后集。

  • 春秋左传详节句解

    见《春秋左传句解》。

  • 医醇剩义 医方论

    《医醇剩义》四卷,《医方论》四卷。清费伯雄(生卒年不详)撰。费伯雄字晋卿,孟诃(今属江苏)人。五世业医,少年时攻举子业,无所成,遂弃儒从医。究心于《灵枢》、《素问》诸书,遍览张仲景以下的诸家名医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