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订韵字辨同

增订韵字辨同

五卷,补遗不分卷,清彭元瑞撰、郑擢彤补遗、翁方纲拟定凡例。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云楣,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至礼兵吏诸部尚书、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工诗文,善鉴别书画、彝鼎。尚著《金石考文提要》、《经进稿》、《知圣道斋跋尾》等。郑擢彤字陆堂,山东莱阳人,曾官河南孟津县知县。是书彭氏自序略云:曩余初入翰林,馆课诗赋,虑舛官韵,因取《佩文韵》之重收者钞审音义,取便操觚。大兴翁学士见而借录,嗣学士视学粤东,镌示诸生,版留羊城。同人以出余手,辄来相索,无以应之,因重刻此帙,用代缮写之劳。其“例言”及一二为学士是正者概应其旧云。翁方纲“例言”七则,其要云:曩有《韵字参互》一卷,时欲增补而未暇。昨见南昌彭掌仍编修所钞《辨同》二卷,喜其详备,间有一二未尽者,因取旧稿,参校补正,析为五卷,仍用编修书名,钞写体式一依之。又郑擢彤“引言”大意谓:彭云楣先生《韵字辨同》,李沧云先生视学中州,重刻一帙。余自庚午(1810年)春,司牧孟津,取原书手自增校,亟付诸梓,以期广为流布云。末署嘉庆乙亥(1815年)初夏。本书体例是按诗韵汇辑字同韵异之字,各为标注其意义之别,如“中”字在平声一东韵者,义为内也,又中央、中酒、又姓;在去声一送韵者,义为当也、射中、律中、中兴之类。第一卷为上平声,第二卷为下平声,三四五卷分别为上去入声。补遗卷则总摄四声而一贯之。是书义例简当,行格清晰,为斯时颇受士人欢迎的著作。是书初成曾刻于江南广东河南等地,增订本系嘉庆二十年乙亥岁(1815年)青柯亭重刊者。

猜你喜欢

  • 赐诚堂文集

    十六卷。明管绍宁(约1646前后在世)撰。管绍宁,字幼承,号诚斋,江苏武进人。生卒年未详。崇祯元年(1628)以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日讲官,升右春坊南京国子监司业掌祭酒。又以詹事府少詹掌南

  • 常谈考误

    四卷。明周梦竑撰。周梦竑字启明,南漳(今湖北南漳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工部郎中。尚著《青溪山人文集》、《水部备考》等。《常谈考误》卷首有万历三十年(1602年)焦袪、顾起元二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

  • 负暄野录

    二卷。南宋陈槱(生卒年不详)撰。陈槱,陈几之孙,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其余仕履事迹不详。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1347)王东(一作王柬)跋,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附以文

  • 勤有堂随录

    一卷。元陈栎(1252-1334)撰。陈栎字寿翁,人称定宇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尚书集传纂疏》。此书为陈栎随笔札记之文,以谈理学为主,兼及考证。对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源流、文章得

  • 冰玉堂缀逸稿

    二卷。《兰舟漫稿》一卷。附《二余词》一卷。明陈如伦(生卒年不详)撰。陈如伦字德宣,号午江,太仓(今江苏苏州市东)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参议。陈如伦以清介著称。本集为其子谦亨等所

  • 江南经略

    八卷。明郑若曾撰。若曾有《筹海图编》十三卷,已著录。是编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御土寇之事。卷首有郑氏《原序》一篇,叙本书述作之缘由。“三吴者,朝廷之重地也,留都(案明以南京为留都)门户在焉,国家财赋先

  • 礼记审议

    二卷。清叶大庄(?一1898)撰。叶大庄,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临恭,号损轩,室名有小玲珑阁(有《小玲珑阁词》)、曼殊庵、偕寒堂(有《偕寒堂校书记》)、写经斋(有《写经斋》文稿等),一作写经堂。同治

  • 山林清气集

    一卷。《续集》一卷。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泰定天历间曾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续集共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达五十三首。格调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

  • 加减乘除释

    八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号里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他生平博闻强记,识力精卓,经史历算,无所不精。数学专著有:《天元一释》八卷、《释弧》三卷、《

  • 汉甘泉宫瓦记

    一卷。清林佶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生卒年不详。林氏康熙乙卯(1675)举人,直入武英殿任职,壬辰(1712)年康熙特赐他为进士,授为内阁中书之职。除著有《汉甘泉宫瓦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