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玄本旨

太玄本旨

九卷。明叶子奇(生卒年不详)撰。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曾任八陵主簿,因讼事株连入狱,在狱中,他用瓦磨墨著书。叶子奇反对佛、道,认为佛家所以沦为空寂,是因为舍物而言性;老氏所以溺于虚无,是因为他舍器而言道。叶子奇的著述有《草木子》四卷、《太玄本旨》九卷。据此书卷首序,称杨雄作《太玄》以拟《易》,《易》用二而“玄”用三。用二,则二其二以为四,二其四以为八,二其八以为十六,二其十六以为三十二,二其三十二以为六十四。《太玄》用三,则三其三以为九,三其九以为二十七,三其二十七以为八十一。《易》六重(即六爻),“玄”四重,所以其位有四。称这是“易”、“玄”取用不同之效。扬雄所作《太玄》的卷首所列旧图,具有七十二候之意,晁说之(字以道)所撰《易玄星纪谱》也以星候为机括。叶子奇认为《太玄》附会律历节候而强其合,是出于臆见。所以他撰《太玄本旨》,独立一家之说。历举八条所求而不通的,以说明《太玄》未足尽《易》之旨,自称成一家之学,在两汉不可多得。因此,他又作诠释,以正宋衷、陆绩旧注之讹。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说,《四库提要》作者称其“如说《易》之家废象数而言义理”,认为《太玄》大义虽然与焦延寿、京房之论有别,而且《汉书·扬雄传》又称“玄首四重者非卦,数也”,据此批驳叶氏之谬;认为《太玄》的运用,是自天玄推一昼一夜阴阳数度律历,九九大运,与天终始,与太初历相应,也有颛顼之历;认为汉儒对此解说甚明,而叶子奇称其不协律历之说殊戾。然而《太玄经》一书原文艰涩,叶子奇能够循文阐述并有所发挥,使读者能够明了,实为难能可贵。其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太玄经》实有可参之处。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志道集

    一卷。宋顾禧(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顾禧字景繁,自号痴绝叟,吴郡(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居于光福山,闭户诵读,不求仕进。后筑室邳村,称之为漫庄。曾与吴兴施宿注苏轼诗。著有《志道集》。是集为顾禧殁

  • ■溪诗话

    十卷。宋黄彻(约1139前后在世)撰。黄彻,字常明。福建莆田人(《八闽通志》作邵武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授辰州县丞,为官颇有政绩,后因忤权贵弃官,遂终于家。著有《溪诗话》。是集为

  • 就正草

    一卷。清徐玺(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徐玺字不详,号雷溪,进贤(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七年(1729)拔贡。本编乃其文集。书前有吴士玉序,而卷中有祭士玉文,殆刻在序后。收入《四库全书

  • 畏斋存稿

    二卷。明林鹗(约1466前后在世)撰。林鹗,字一鹗,别字畏斋,浙江黄岩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御史,出知镇江府,调苏州历左右布政使。成化中,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嘉靖中,御史赵大佑上其

  • 读左一隅

    三卷。清姚东升撰。东升字晓山,绣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据编首杨炳图序及东升自序,知为乾隆、嘉庆时人。此书成于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共上中下三卷,合为一册,为东升手稿本。其书不完全解释全经,但有

  • 说文叠韵

    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熙载、袁康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袁康(生卒年不详)为刘氏弟子,字竹一,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此所谓叠韵,指古韵相叠。许氏《说文》于字下系声,字声二者有双声,有叠韵

  • 强斋集

    十卷。明殷奎(1331-1376)撰。殷奎,字寿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江苏省昆山县人。洪武二年(1369)荐赴京师,考试成绩优秀,将授郡县职。殷奎以母老求官近职,结果被远遣陕西咸阳任教谕,洪武七年(1

  • 是非学体要

    三卷。美国狄考文(详见《形学备旨》)、赫先志(即赫士,详见《声学揭要》)合译。是基督教伦理学专著。全书分三卷,卷一论是非原理;卷二论遵理之善;卷三论遵命之善。从内容分类而言,前一卷讨论是非之体,即理论

  • 玉烛宝典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

  • 兰亭考

    十二卷。宋桑世昌撰。桑世昌,南宋时人。陆游的外甥。淮海人,世居天台山。此书系考证晋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书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兰亭考》原名《兰亭博议》,共十五卷。刊行时经高似孙删改,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