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失名古类书残卷

失名古类书残卷

五卷。无撰者姓名,亦无书的题目。其中某些子目还可以看出。甲卷存二百零二行,子目有谦卑、推让、家诫三部。乙卷存六十二行,其子目有人物、达节两部。丙卷存四十五行,其子目有贞烈部。丁卷存十五行,无子目,但所载内容该属忠孝之事,与丙卷开端相衔接,似为忠孝部。戊卷存残行三十,整行一百九十二。子目有贤行、言行、亲贤、任贤等六部。共存五百余行,十三部。从分部来看,贤行与言行分为二部,全书可能很大很繁杂,分类也很琐细。其体例大约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相同。引书则多不注出处,亦非精严之作。又其内容,家诫部多同于《艺文类聚》卷二十三。人物部也几乎全抄自《世说新语》。贞烈部亦大多采自《贤媛篇》。其他部中,所引郭象、张湛之语,曹义、王文舒之训,也多自《世说新语》。在此十三部中,引书似乎止于萧梁。此书可能纂于唐代的《艺文类聚》之后,宋代的《太平御览》之前。其书名己无法考知。有敦煌卷子本。

猜你喜欢

  • 通艺录

    四十二卷。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又字易畴,晚号让堂老人,安徽歙(今歙县)人,经学家。少时师事方粹然,后又与戴震、金榜等一同拜师江永。乾隆三十五年举人,官太仓州学正,以身率教,廉

  • 阮子正论

    见《阮子政论》。

  • 虞氏易候

    一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认为,易气应卦必以其象,乃据消息以推时训,本《虞氏易象》发明占候之义。并对七十二候详细诠释。今存《茗柯全书》本。

  • 诗纬汜历枢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该书多引《占经》,属于“天文”,除“天官”外,其他可证者很少。所训多牵强附会。只有“乐者非谓金石之声”条,引《乐纬·动声仪》:“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五音调则和

  • 春秋元命苞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失》)辑。《春秋元命苞》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元命苞》、《春秋元命包》,佚文保存较多,涉及到天地人三才,阐发五行更生、帝王迭兴、天人合一、天人相感之道,对于符

  • 三松堂墨刻

    八卷。清潘奕隽(1740-1830)书。潘奕隽,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今亦属江苏)人。乾隆己丑进士,曾官户部主事。书宗颜、柳、篆、隶甚为佳妙,几入秦、汉之室;山水画别有

  • 读易隅通

    二卷。明来集之撰。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安庆府推官,太常寺少卿。此书成于来氏任安庆府推官时,其自序曰:于守城却敌之余,庐居读《易》,防守解严,而予于《易》亦时有通悟处矣

  • 说文改误

    一卷改并一卷,记存一卷,补许一卷。清龚橙撰。龚橙生平著述,参见《六典》。是书之大意为,许慎因《说文解字》文字未定,未奏上,患病后才使其子许冲续成上奏朝廷,“凡分五百四十部,首一终亥,据形系联,补说形义

  • 十地经论义记

    二十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条。《十地经论》为天竺僧人世亲所作。内容是解释《华严经》中的《十地品》义。汉文译本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同译,佛陀扇多传语,于508年译出。菩

  • 芙蓉山馆词钞

    二卷。清杨芳灿(1753-1815)著。杨芳灿字才叔,号蓉裳,江苏无锡人。乾隆拔贡,授甘肃伏羌知县,官至户部员外郎。工诗与骈文,著有《吟翠轩初稿》、《真率斋词》等。本书为杨芳灿词集,二卷,共录词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