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宁远县志

宁远县志

①十卷。清曾钰纂修。曾钰,字石友,福建惠安人,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任宁远县知县。宁远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迄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年间再修。曾钰任县令后,认为志又已六十年未修,亟应再辑。其自为编纂,征文考献,历六月而成书。《宁远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此志卷首形势一篇,可概括为全书纲领,于一邑之山川脉络源流,了如指掌,足资图绘之说明。且重编图象,能补旧志之失,择其要者易为十页,精审可观。其所谓天文非志乘所应有,后世不察,乖例实多,星野虽见于郡国地理中,而一县之区,道理几何,亦不应博引,诚为空论。其能删去芜说,仅于诸史之有关宁县者,节录数条,颇称允当。宁远县虞陵、虞庙遗迹可考,典制灿然,此志详加记述,合乎体例。其寓贤自唐迄明,几乎每代都有,亦为邑志中所罕见。② 八卷,清张大煦修,欧阳泽闿纂。张大煦,光州人,曾任宁远县知县。欧阳泽闿,宁远县人,道光举人,曾任山东德平县知县。《宁远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星野,为目四,曰沿革、形势、乡里、疆域。卷二,建置,为目十一,曰城池、公廨、村墟、瑶峒、祠祀、寺观、仓廒、桥亭、楼阁、坊表、堂附。卷三,赋役,为目七,曰户口、屯饷、解支、耗羡、杂税、仓谷、物产。卷四,山川,为目四,曰名胜、题咏、古迹、陵墓。卷五,学校,为目四,曰书院、乡塾、学额、宾兴。卷六,武备,为目九,曰纪事、驻防、兵制、校场、塘汛、民壮、弓兵、保甲、团防。卷七,人物,为目十五,曰秩官、选举、职官、封荫、宦达、名贤、忠义、孝友、贞孝、节烈、名宦、寓贤、儒林、隐逸、耆寿。卷八,风俗,为目三,曰方言、占验、杂志。此志搜采详实宏富,记叙简明扼要。其志九疑山,列叙九峰形胜,详述舜陵史迹,于各类题咏,所辑尤富,令读者心旷神怡。然此志类目过繁,而历朝诏谕全无记载,则有乖修志体例。

猜你喜欢

  • 重修镇平县志

    六卷。清潘承焯,吴作哲修,王应亨纂。潘承焯,湖南安乡县人,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知县。吴作哲,甘肃阶州人,举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代县令胡会宾,康熙、雍正四次相继重

  • 东台县志

    四十卷。清姚兆昌、周右修,蔡复午、袁承福等纂,王恩元续修。姚兆昌,字醇庵,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嘉庆十三年知东台县事。周右,字寄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嘉庆二十年知东台县事。蔡复

  • 周易解诂

    一卷。清丁晏撰。作者在此书序言中,阐明了他的治易方法,他认为勘正易经文字应以文字训诂为本,探求周易真旨则应以义理为途径。他还认为训诂非博考不明,易义非研究不精,因此对于周易文字的训解并非可有可无。因此

  • 蠹余草

    一卷。清李心敬撰。李心敬,生卒年不详,字一铭,女诗人归懋仪之母,上海人,梧州知府李宗袁之女,清代文学家。工诗词。著有《小窗杂咏》《绣草谈迁》等。《蠹余草》和《绣余小草》(归懋仪撰)合刻而名曰:《二余诗

  • 大观堂文集

    三卷。余缙撰。余缙,清代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字仲绅,号浣公。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有《大观堂文集》。是集即其官御史时所上诸疏,共四十三篇,另附外官告病诸疏,是其未上之稿。

  • 孔子庙堂碑唐本存字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虞书孔子庙堂碑,翻刻已尽失真面。宋拓也已非原物。唐本所存者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元康里氏旧藏,至清代乾嘉年间,归李宗瀚所有。翁方纲择其要者摹录一百二十字,以

  • 玉磬山房诗

    六卷。清刘大观(约1794前后在世)撰。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章丘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官至山东河东道,署布政使。此书以编年为次,凡古今体诗五百余首。始乾隆五十四年(1

  • 天主圣教约言

    一卷。葡萄牙苏如望(?-1597)撰。苏如望字瞻清,耶稣会士,万历二十三年(1535)入中国,在南昌传教,万历二十五年(1597)死于南昌《天主圣教约言》是一部耶稣教之作,大体内容是宣传教义,包括天主

  • 伤寒审证表

    一卷。清包诚(生卒年不详)撰。包诚字兴言,泾县(今属安徽)人。同治年间曾官湖北同知。从学于张宛邻,私淑黄元御。张宛邻崇拜黄元御之医术,令包氏校雠黄氏诸书。包氏尤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文

  • 春秋麟宝

    六十三卷。明余敷中撰。敷中字定阳,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少勤学。以乡荐执教淳安。著有《太末先生集》。该书作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汇集《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之说于经文之下,而以《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