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宝华山志

宝华山志

十五卷。清刘名芳撰。刘名芳,福建人。详见《南通州五山全志》条。刘名芳与宝华山住持释福聚相识,因纂修此书,而请释福聚参校。福聚,号文海,雍正十二年(1734)诏入京师,主持大法源寺。后被皇帝召见,赐四季紫衣经典等物,并奉命开三坛大戒。《宝华山志》乾隆刻本,共十五卷。前后无序跋。卷一,山图、形胜、星野。卷二,山水。卷三,建置。卷四,古迹、灵异。卷五,高僧、律师。卷六,碑铭、碑记。卷七,塔铭。卷八,诏敕、奏疏、公移。卷九,记。卷十,赋。卷十一,序。卷十二,传、赞、考、书、启。卷十四,诗古体。卷十五,诗今体。其谓宝华山形势曰,山在江宁府句容县北六十里。山势崛起,而中凹。群峰环绕其下,若华之含萼,窝藏寺宇,如莲之有房也。又谓宝华名之由来曰,名宝华,盖取般若经云,南海北有宝华山,古佛所居。或曰缘僧宝志结庵,故曰宝华。又曰盛夏黄华满山,故称宝华。三说并存,犹待后人证之。

猜你喜欢

  • 孙氏祠堂书目

    内编四卷。外编三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藏书家、校雠学家、目录学家。自幼天资聪敏,未弱冠即补诸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中进士,授编修,充

  • 理学类编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

  • 谭襄敏奏议

    十卷。谭纶撰。谭纶(1520-1577),明江西宜黄人,字子理,号二华。嘉靖甲辰(1544)进士,任台州知府,练兵御倭,屡战屡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率刘显、俞大猷、戚继光,

  • 经述

    三卷。清末林颐山撰。颐山字晋霞,浙江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官江苏某县知县,任南菁书院山长。此书释《周礼》曲章文物及词语为多,其中“释井田”三条,“释赋税”

  • 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见《杨家府演义》。

  • 伊本拔图塔行记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Ibn Battuta,1304-1377)游记。伊本拔图塔出身于丹吉尔城的一个法官世家。1325年,他赴麦加朝圣,之后游历亚非各国,并在元顺帝时来过中国。1354年,他口述世

  • 花影集

    五卷。明施绍莘(1581-1640?)撰。绍莘字子野,自号峰泖浪仙,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屡试不第,而后纵情于诗酒。自称“冷人”。工词曲。是集前有沈士麟、顾乃大《序》。顾乃大《序》称:“吾友施

  • 京口变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记弘光年间史可法有部将四人,为刘肇基、陈可立、张应梦、於永绶。其中於永绶最为桀黠,统骑兵百余,舟二百,令暂住京口。而於永绶与浙抚所调都司黄之奎部不合,渐成水火,发生冲突。於永

  • 郯源乡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赵霈涛纂。赵霈涛,奉化人。郯源属奉化县,山川既佳,人物亦盛。此志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化赵氏剡曲草堂活字本。全书共二十四卷,分为都图、里至、镇市、坊表、风俗、义举、山类、川

  • 乐书孤存

    十二卷。朝鲜丁若镛撰。若镛有《易学绪言》凡十三卷,其生平事迹见该条。此《乐书孤存》收于其《与犹堂集》中,即第106卷至117卷。据其自序,知此书系作者居于茶山时口传,门人李笔受之。该书就声律之制作、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