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宝真斋法书赞

宝真斋法书赞

二十八卷。宋岳珂(1183-1234)撰。岳珂,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其里贯不详。鄂国忠武王岳飞之孙,敷文阁待制岳霖之子。历任户部侍郎、淮东总领。是书俱以其家之所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为之赞。其祖父岳飞之手迹则别为“鄂国传家帖”,附于书末,是为二十八卷。《宝真斋法书赞》凡二十八卷,大抵以类分编,前三卷为历代帝王帖,收自唐太宗,迄于宋宁宗。卷四收晋及梁陈真迹凡七幅。卷五、卷六为唐名人真迹,收欧阳询、颜真卿、怀素、许浑等名家真迹。卷七为唐摹晋人帖,多为二王之帖。卷八为唐摹杂帖,即摹智永及唐代名家帖,后有五代名人真迹二则。卷九至卷二十七则俱为宋名人真迹。是书以类分编,原本每类之首有总标,总标之下系以总赞,但《永乐大典》俱弃而不录,现篇中仅存二则可考其当日体例。现所录诸帖,晋唐以前,篇幅简约省少,帖下俱详细标注其行数或释文,后以说明性文字简叙其由来或流传,然后帖各为赞,品评其文。至南北宋名人真迹,即自卷九而下,因篇幅繁多,则连类为赞。而每帖之下,或行或草,几幅几行,题记涂乙等,详细附注。作者作是书时,正处朝廷南渡积弱之余,且承家难流离之际,故其间关涉世事者多发愤激烈,情见乎词。至于诸家古帖,尤证人论世,考核精审。其文亦能兼备众体,新颖百变,可谓以鉴赏而兼文章的典范。其间遗闻佚事,可以订史传之是非;其间短什长篇,亦可补文集之伪缺,如其论朱子储议一帖几及万言,其评许浑乌阑百篇殆逾千字,于考证颇为有功。且其所载诸帖、石刻得以流传的仅十之二三,墨迹仅存者更廖廖无几。《宝真斋法书赞》不愧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书史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聚珍版本》、《闽覆本》、《八千卷楼》有旧钞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白沙集

    九卷。明陈献章(1428-1500)撰。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与弼。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而归,自后屡荐不起。一生唯重心性之学,主静

  • 仪礼学

    一卷。清王聘珍(详见《周礼学》)撰。是书首先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为今文,《艺文志》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十七篇,文相似,但多出三十九篇,为古文。其次为解士冠礼,布席于门中西之阈外西面,至解聘礼既致饔

  • 古今事文类聚

    见《事文类聚》。

  • 幼学切音便读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附刊于《切音捷诀》之后,详见“切音捷诀”。

  • 春秋君国考

    五卷。清李元(?一1816)撰。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湖北京山(今属湖北省)人。乾隆乙未(1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仁寿、金堂、南充诸县。学问赅洽,文笔渊雅,著述很多,官蜀时刊《浑斋七种》,又有《五礼

  • 刻烛集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编。曹仁虎字来殷,号习庵。嘉定(今上海)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南巡,召试,列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二十六年(176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

  • 养梧轩诗集

    五卷。清李嘉芬(生卒年不详)撰。李嘉芬字兰轩,湖北孝感人。初为诸生,后官江西宜春县知县。此集为嘉芬长子李善谦分体编次印行。凡五卷。其诗颇为雄健。诸体皆备。如《感怀》五古:“惟渐成万化,惟激生万变,”又

  • 乍浦志

    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宋景关纂修。宋景关,字今鄜,号话桑。浙江平湖人。乍浦属平湖县,为海防要地。南宋时置水军,设统制领之;元置市舶司,明时设千户等职,各有官署。清初只存守备、巡检两职,及海禁开,居民

  • 左粹类纂

    十二卷。明施仁(生卒年不详)撰。施仁字宏济。嘉靖戌子举人。本书将《左传》中所记之事,分门编辑。共分十五门,成为一本类事之书。

  • 贷园丛书初集

    十二种,四十七卷。清李文藻原辑,周永年重编。李文藻字素伯,号南涧,益都(今山东益都)人。乾隆进士,官桂林府同知,为钱大昕入室弟子。性喜藏书,所藏数万卷,皆亲手雠校。著有《琉璃厂书肆记》及《恩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