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宣室志

宣室志

十卷。补遗一卷。唐张读撰,生卒年不详。张读字圣用,又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他是张鷟的后裔,牛僧孺的外孙,十九岁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他的著作,除《宣室志》外,《新唐书·艺文志》“乙部杂史类”还著录《建中西狩录》十卷,但此书久已亡佚,不传于世。“宣室”是汉文帝召见贾谊询问鬼神之事的地方,以此为书名,意即书中内容以记述仙鬼灵怪的奇异故事为主。这些故事杂有一些宣扬宗教迷信和封建道德的糟粕,应予扬弃。但是,其中也保存了不少历史异闻和民间传说,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书中所叙故事,大多有头有尾,结构完整,情节委婉曲折,文字简洁明快,而且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较之六朝志怪有所演进。对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作十卷。此十卷足本,宋时尚存,其后在流传中有散佚。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版本是十卷之后又附补遗一卷的明钞本、《稗海》本和《四库全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以明万历刊《稗海》本《宣室志》为底本,与《独异志》合刊,出版了张永钦、侯志明点校本,为目前最完善的刊本。

猜你喜欢

  • 浩斋语录

    二卷。旧本题宋过源(?-1106)撰。是书卷末有过源《行实》一篇,称:“源字道源,号浩斋,其先浙东人,至高祖徙于临川。源生有异征,笃志圣贤之学,以斯文自任。嘉祐间召为国子直讲,不赴。卒于崇宁丙戌九月。

  • 藏一话腴

    四卷。南宋陈郁(生卒年不详)撰。陈郁字仲文,号藏一,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一说崇仁(今属江西)人。理宗时,特旨以布衣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其子陈世崇《随隐漫录》载度宗曾赞陈郁像,有“文窥

  • 秋灯丛话

    十八卷。清王棫撰。王棫字凝斋,福山(今山东福山)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元年(1736)举人,曾任湖北当阳天门知县。《秋灯丛话》为笔记小说,系作者多年见闻累记而成。与同类笔记不同的是,该书不甚涉及重要人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 周易经疑

    三卷。元涂溍生撰,自刻本。涂溍生字自昭,宜黄(今江西宜黄)人,曾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其事见于《江西通志》,称其著有《易义矜式》。朱彝尊《经义考》载其有《易主义》一卷,注已佚。柯劭忞考证,此书应名为《经

  • 亲属记

    二卷。清郑珍撰。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年号柴翁,又号巢经巢主,贵州遵义人,祖籍吉水(今属江西)。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训导,后荐授知县不就。精经学、小学,工诗。尚

  • 大中尊注集解

    四卷。清韩浚编辑。韩浚字次山,安徽新安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三卷,大旨宗朱注,章有全旨,节有节旨,又逐句作解,以浅语说理并注重虚字及神气。解《中庸》尤晓畅。是书见解不尽主四大支之说,而条理分析

  • 河图洛书考

    无卷数。清王崧撰。王崧字伯高,号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进士,曾官山西武乡县知县。作者认为唐以前说易诸家所言河图洛书多为空言立说,毫无根据,而宋儒作河图二式,并列于经传,但不知从何处所得。此书据《东都事

  • 浩波遗集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

  • 三才考略

    十二卷。明庄元臣(生卒年不详)撰。庄元臣字忠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隆庆二年进士。本书为备科举答策之用。分十二门。皆摭《通典》、《通考》诸书编辑而成。其目录列乐律为策九,而书中却为第六。漕河列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