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雅

广雅

十卷。三国魏张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太和(227-233年)中官博士。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也;然其《字诂》方之许篇,或得或失矣。’”江式《论书表》出自《魏书·江式传》。又唐颜师古《汉书叙例》曰:“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魏太和中为博士。”《隋书·经籍志》著录《广雅》三卷,亦题“魏博士张揖撰”。张揖事迹不见于《魏书》及《南北史》。以上材料虽语焉不详,但姓名、时代、著述并无疑说。《广雅》为张揖所撰无疑。揖所著他书,皆亡佚不传。《广雅》又称《博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隋秘书学士曹宪为之音释,避炀帝讳,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并称,实一书也。”新旧《唐志》俱载《广雅》四卷、曹宪《博雅》十卷。张揖原书本三卷,后传写析其篇目而成四卷;曹宪随文附注之本更析为十卷。宋晁、陈书目及《文献通考》皆止载《博雅》十卷,是宋时无注本已亡佚不传,止有曹宪音释之《博雅》传世,揖原文附注以存,未尝逸,亦未尝阙。明天启(1621-1627年)中郎奎金辑《五雅全书》始复称《广雅》。然明后尚时称《博雅》,如《汉魏丛书》、《康熙字典》等。曹宪音释本随文附注,至清王念孙始取音释别为一卷附于后,此本非唐宋以来相沿之旧矣。《广雅》为广《尔雅》而作,故其编撰体例一仍《尔雅》之旧,自《释诂》至《释兽》凡十九篇。然各篇范围有所扩展,如《释亲》增形体,《释器》增饮食,《释水》增舟楫等。《广雅》对《尔雅》的增广包括两个方面:一增补《尔雅》所未收的语词名物,凡先秦两汉经传子史诗赋医书字书所有,而不见于《尔雅》者大多搜罗在内;二《尔雅》已收之词,则补充说解,以求义项完备无阙。如《尔雅·释山》曰:“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广雅·释山》则曰:“岱宗谓之泰山,天柱谓之霍山,华山谓之大华,常山谓之恒山。”各举异名,以补《尔雅》所未备。张揖《上广雅表》所云:“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皆增补之。《广雅》保存了古词古义,是阅读训释周秦典籍的凭依,王念孙《广雅疏证序》曰:“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借以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诂训也大矣。”《广雅》还收录了汉以后之诂训名物,反映了词汇词义的发展变化,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曰:“汉以后之训诂名物,亦颇有之,可以见社会文化进步之迹。”《广雅》的训诂体例与《尔雅》大体相似,一般词语采用“通训法”,大多为数词一训者,亦有一词一训者。解释各种名物,则多采用下定义方式,往往还要与相关事物比较之。《广雅》亦有声训之例,如《释言》:“卦,挂也。”“天,颠也”。“水,准也。”《广雅》词条安排,与《尔雅》相近,如《释诂》前六条训为“始也”、“君也”、“大也”、“有也”、“至也”、“往也”,与《尔雅》一致;《释亲》以“父”、“母”始,亦与《尔雅》一致;但因两书所收语词多不同,故词语顺序不能尽同。《广雅》为《尔雅》之后“雅书”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但亦有不少缺点错误,其中有先儒误说,而稚让沿误不改者;有稚让误释者;说解过于简略;体例亦不够严整。《广雅》传本讹脱甚多,曹宪往往据误字音释,以致误上加误。《广雅》向无善本,鲁鱼亥豕,谬种流传,唯明毕效钦本较善,王念孙曰:“《广雅》诸刻本,以明毕效钦本为最善”(《广雅疏证》)。清有卢抱经校明刊本、顾千里以影宋本校明刊本、艺林山房本。最善之本为王念孙校订之本。

猜你喜欢

  • 天马山房遗稿

    八卷。明朱浙(1486-1552)撰。朱浙,字必东,号损岩,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湖广道监察御史。著有《天马山房遗稿》。是稿为朱浙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年间刊刻行世,共八卷

  • 甘泽谣

    一卷。唐袁郊撰。生卒年不详。袁郊字之乾,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北)人,一说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约唐宣宗大中前后在世。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累至虢州刺史。《新唐书·艺文志》载:“郊尝与温

  • 周易姚氏学

    十六卷。清姚配中(1791-1844)撰。姚配中字仲虞,旌德人。道光时诸生。工书嗜琴,有《琴学》、《书学拾遗》。治经深于易,著作除此书外,尚有《周易通论月令》二卷。论者以为自张惠言以后,治虞氏易学成为

  • 南山余集

    十六卷。清戴潜虚(1671-?)撰。戴潜虚,字褐夫,年五十七岁始高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书中后序称“垂老之年,构褐以死”,原因语焉不详。其仕履莫考,惟知其与桐城派开山祖方苞为挚友,且深为苞所敬服。文

  • 儒林全传

    二十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载历代儒家学者事迹生平,上起孔子,下至元代吴澄。书中内容亦皆采录历代史书,其体例特点与价值和《历代相臣传》相同。有明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古籍善

  • 东冈集

    十卷。明柯暹(1390-?)撰。柯暹,字启辉(一作景辉),更字用晦,浙江建德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年仅十六岁,次年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并选入翰林。因进《玄兔诗》,授户科给事中。洪熙间累官

  • 吴山鷇音

    八卷。清林云铭(约1673前后在世)撰。林云铭,字西仲,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徽州通判。耿精忠之乱,云铭方家居,被囚十八日,清兵破关,始得释,又尝寓居杭州。著有

  • 开方别术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开方别术》即“数根开方术”,专论解整系数高次方程问题,写于1872年,书前有清李善兰写的序,在序中评此术是“别开生面,较旧法简易十倍”。书中共列出二十个高次方程,

  • 满苏经书成语

    四类。清明铎(生卒年不详)撰。明铎字振文。锒黄旗人。姓董佳氏。清初有名哲苏肯华连者,居董佳城地方。因以地名为氏。明铎为其第四世孙。任笔帖式,通国书翻译。撰有《音汉清文鉴》,书取《御制清文鉴》满洲语,译

  • 泽存堂五种

    五十卷。清张士俊编。张士俊,生卒年不详,号半桥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生性喜好收藏典籍,并造泽存堂专供藏书之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受教于清代文学家,浙西派的创始人朱彝尊之门。朱彝尊志欲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