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应州志

应州志

①六卷。明王有容修,田蕙纂。王有容,陕西朝邑人,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应州知州。田蕙,邑人,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蒲城县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通政司左参议,左通政使。考《应州志》,明以前有《应州记》、《应州图经》(均佚),明成化年间知州薛敬之曾为纂修。此志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本。全书六卷,六纲,四十四目,分为:卷一地理志:治境图、州城图、州治图、庙学图、沿革、分野、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古迹、景致;卷二营建志:城池、堡寨、公署、别署、儒学、射圃、社学、文庙、坛壝、祠庙、寺观、邮舍、烽堠、桥梁、陵墓、碑坊;卷三食货志:户口、田赋、贡课、徭役、驿传、农桑、物产;卷四政事志:官师、名宦、武备;卷五人物志:科甲、贡监、赠封、恩荫、乡贤、孝节、忠义;卷六艺文志:诰敕、碑记、题咏。该志每目皆有小序,言其大旨来由;其关切民生土地者,附以论说,以见利病得失。其考核尚不详明。②十卷。清萧纲修,高师孔纂。萧纲字秋水,广东顺德县人,出身岁贡,雍正元年(1723)任应州知州。《应州志》有雍正四年(1726)刻本。该志较旧志加详外类目多有增改,其增者,有礼制、选举、风俗三门,目增者有正烈等。其改进者,如旧志将乡村附疆域之中,该志则以疆域、乡村各为一类,便于观览。该志分类有可取处,但增补之处略显繁冗。③十卷,首一卷。清吴炳纂修。吴炳字蔚然,江西南丰县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三十一年(1766)由陕西陇州知州调任应州知州。三十四年(1769)升平定直隶州知州。《应州志》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方舆志:沿革,形胜,山川,古迹,风俗,灾祥;卷二建置志:公署,城池,学舍,仓储,驿铺,桥梁,河渠;卷三田赋志:地粮,户役,屯卫,杂课;卷四祠祀志:坛庙,寺观,冢墓;卷五官师志:封建,职官,名宦,兵防;卷六帝系志:皇帝,皇后,皇子,诸王;卷七选举志:甲科,贡选,封荫,仕宦,武职;卷八人物志:先贤,文苑,列女,流寓;卷九艺文志:制敕,详禀,文,诗,诗余;卷十杂记。卷首有序、例、图。该志增订补苴,考证严密。可称之处有二,一是虽续雍正萧纲志而作,旧志考证不详处,该志旁征博引,援据甚多;二是对旧志未审轻重而删削失载者,该志将遗人遗事,当极采录,并冠以志名,还之原本。然萧纲志分类设目繁冗之处,该志未加改正,仅赓续以存其旧,殊失续修者的职责。④二卷。清汤学治纂修。汤学治,浙江萧山县人,出身岁贡,光绪五年(1879)由岢岚州调任应州知州。该志为汤学治上任第三年所纂辑。《应州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书后有跋文一篇,曰:“近有邵少尉汝成,于旧肆中购得萧志,恐其久而遂湮也,作备考一书。于吴志已载者,皆不录,于吴志以前,摭拾萧志,吴志以后,续为增辑,然仅得什一,尚未成书。惟于吴志所未及者,增舆地图五幅,考核详明。足补吴志之缺。”综观跋语所言,该志分类设目较为简陋。

猜你喜欢

  • 向秀周易义

    一卷。辑佚书,晋向秀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向秀字子期,室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为所谓“竹林七贤”之一。曾注《庄子》,又注《易》。其《易》注早佚,《隋书·经籍志》

  • 诗式

    一卷。唐释皎然(约760前后在世)撰。生平见《抒山集》(辞目)。此集前半部总论诗法,其后则以“十九字”为诗体分类,以“不用事”、“作用事”、“直用事”、“有事无事”、“有事无事,情格俱下”五格来论诗。

  • 三朝辽事实录

    十七卷。明王在晋(1564-1643)撰。王在晋,字明初,苏州太仓(今江苏太仓)人。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任南京兵、吏二

  • 横州志

    十二卷,清谢钟龄等修,朱秀等纂。谢钟龄,福建建宁(今福建建瓯)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九年(1744)任横州知州。朱秀,字蕊春,与谢钟龄同乡。此志为乾隆知州谢钟龄纂修,取前人陆公志稿,朱秀主

  • 尚书日记

    十六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

  • 谈谐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陈日华,生平、生卒年均不详。他的夫人是当时著名的女词人。陈日华著有《金渊利木》八卷、《诗话》一卷与本书。《谈谐》所记皆俳优嘲弄之语、乃小说一格。《四库全书总目

  • 易深

    八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此书以为图书都出于太吴之世,卦数生于河图,蓍数生于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

  • 论语说约

    二卷。清聂镐敏撰。是书较其所著《大学通解》为胜。“千乘之国”说,谓《论语》道千乘之国,实为百里之国。对马融、包咸注义及司马法两出车制,见于经注者,皆辨之尚详。“君子怀德”章说,谓君子小人分以位,不分以

  • 声谱

    二卷。清时庸劢撰。庸劢字时臣,单父(山东单县)人,生平不详。是书吴重憙序云庸劢专心音学,拟仿顾氏意,著《声学十书》。光绪十八年(1892年)先后刊成《声谱》、《声说》二种。书刻于河南,流传甚稀。其《声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