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庵学文
八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严元照,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诸生,有高才,为当时著名学者阮元所赞赏。博学通经、尤精音韵、训诂,著有《娱亲雅言》、《尔雅匡名》、《悔庵学文》等。此集凡八卷,卷一为书,卷二、三为序,卷四为传、书事、论,卷五为墓志铭、家传、行述、祭文、哀词、记,卷六至卷八为书后。共一百二十七篇,有清嘉庆十五年(1811)刻本,光绪五年(1855)刻本。
八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严元照,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诸生,有高才,为当时著名学者阮元所赞赏。博学通经、尤精音韵、训诂,著有《娱亲雅言》、《尔雅匡名》、《悔庵学文》等。此集凡八卷,卷一为书,卷二、三为序,卷四为传、书事、论,卷五为墓志铭、家传、行述、祭文、哀词、记,卷六至卷八为书后。共一百二十七篇,有清嘉庆十五年(1811)刻本,光绪五年(1855)刻本。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
四卷。清安维峻撰。维峻字晓峰,陕西秦安(今陕西秦安)人。官至给事中。是书随意就一章或数章为说,不依书的次第,其说纵横泛滥,博而能切,其中有说四书而兼正他经者,如陈成子弑其君章。维峻谓圣人因旧史以作《春
三十卷。清严杰编。严杰,浙江钱塘人。阮元在粤督任,立学海堂课士,其刊《皇清经解》,即由严杰编次。此书首列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非其完书,故王先谦复刻入《经解续编》中。其他如《诂经精舍文集》、《学海堂文
一卷。近人陈承泽(1885-1922)撰。承泽字慎侯,福建闽侯人。年轻时曾中乡举,后游学日本,归国后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并致力于汉语语法研究,是书系语法理论著作,提纲举要仅5万字,叙述多于例证,议论多于
六卷。清沈云撰。沈云,生卒年不详,字间亭,浙江德清县人。他是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后官至广西兴安县知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沈云在京师获得一部江日升所著《台湾外纪》,觉得此书虽然内容详细
六卷。宋蔡绦(?-1126)撰。蔡绦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京之季子,官至徽猷阁待制。蔡京败,受其父牵累,被流放到郁林博白(今广西博白),曾住境内铁围山,此书乃是时所作,故以
五卷。清刘献廷(1648-1695)撰。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刘献廷悉心治经世之学,“象纬舆地,无不穷究”,万斯同引其参明史馆事。刘献廷殁后,弟子黄宗夏辑录其遗
一卷。清毕华珍撰。华珍字子载,江苏太仓人。此书卷言造律之原,以为先有七音,后有十二律,五声二变具于人声。此说与经传不合。其以《周礼》圜钟为应钟,函钟为仲吕,而以旧说为非。又谓字谱工尺七字即五声二变,此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六卷。清文廷式(18561904)撰。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清末维新派人物。光绪进士。授编修。因扶助光绪帝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为慈禧嫉恨革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