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或庵评春秋三传

或庵评春秋三传

无卷数。清王源(1648-1710)撰。王源字昆绳,号或庵,大兴(今属北京)人。早年任侠,喜谈王霸、兵略及前代典章制度,曾从魏禧学古文,认为“《左》、《史》、昌黎之外,无足重者”,后参与修《明史》,撰写《兵志》部分。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五十六岁时,由李塨介绍,拜颜元为师,成为颜李学派之重要人物。晚年漫游江湖,后客死淮安。著作有《平书》十卷,《居业堂文集》二十卷等。此书本名《文章练要》,汇录诸家之文,应属总集一类。书分《六宗》、《百家》两部分,《六宗》以《左传》居首,《百家》以《公羊传》、《穀梁传》居首;《四库提要》认为作者的评点仅限于此三《传》,其实不然,《贩书偶记》著录有《文章练要·庄子评》六卷。作者的评点,着眼于“文章之法”而不是经义,四库馆臣将此书划归经部,未免失之牵强。康熙间有居业堂精刊《左传评》十卷。

猜你喜欢

  • 水地记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屯溪)人。因家计贫寒,年轻时曾做过商贩,又教书为业,并就学于江永,深受其影响,奠定了日后学术基础。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避仇家陷害

  • 白门草

    二卷。明丁肇亨(生卒年不详)撰。肇亨,字茂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丁元复之子。是编前有崇祯三年(1630)国子监司业经筵日讲官陈仁锡及崇祯五年(1632)闽观察使用绍芳所作序文。上卷为五七言律、绝诗

  • 龙沙学录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 易义选参

    二卷。清宁都(今江西宁都)三魏著,邱维屏评选。三魏系魏氏三兄弟魏际瑞、魏禧、魏礼。际瑞原名祥,字善伯,明代诸生,著有《伯子文集》及《杂俎》;禧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明末弃诸生,著有《诗文集》和《左

  • 宝山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赵酉修,章钥纂。赵酉,字文山,甘肃秦州人。贡生,乾隆八年(1743)知宝山县事,有政绩,后晋升太仓知州,旋擢苏州知府。此志为宝山县志始创,其取材多出于嘉定志。卷首载分县分城分志各公牍

  •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宋陈大猷(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

  • 岭西杂录

    二卷。清王孝泳(详见《后海堂杂录》)撰此书是王孝泳游广西时所作。其中记述了粤事,而且有所考证议论,以岭西而名,但不记述其风土之内容。其中评李贽、屠隆、祝允明都极确切。其论徐炯注、李商隐文集、程婴、公孙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藕香零拾

    三十九种,一百零一卷。清缪荃孙(详见《云自在龛丛书》)编。丛书共三十二册,所收多为世间罕见之书,或虽收入四库,但版本与四库不同的著作,也收入。如元李庭《寓庵集》八卷、元阎复《静轩集》五卷、元元明善《清

  • 汇订四书人物名物经义合考

    十二卷。明张溥(1602-1641)编辑。张溥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学者,著有《诗经注疏》、《春秋三书》、《历代史论二编》等。是书卷首有吴伟业序、张溥自序及凡例。按郭青螺考圣门人物而遗七十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