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提婆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其佛学思想,佛学贡献等诸事。提婆是僧伽提婆的略称,俗姓瞿昙,北印度罽宾人。他出家后,学佛法一心不二,求知识不辞辛苦,远访明师,学通三藏,尤精于《阿毗昙心论》。又常颂习《三法度论》,奉为入道的要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来到长安,与中国高僧年近七十的道安在此相识。建元十九年(383),提婆应道安的同学法和所请,译出《阿毗昙八健度论》三十卷,协助僧伽跋澄译出《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建元末他来到洛阳,研讲经论,渐解华语,重新校勘了《八健度论》的译本。此后,又应慧远之请住在庐山,译出了《阿毗昙心论》四卷、《三法度论》二卷,慧远分别作了序文。隆和元年(397),提婆来到建康(今南京市)。尚书令王珣建立精舍,延请提婆讲经,提婆开讲《阿毗昙》(当是《心论》),由于他精熟论旨,解义极明晰,一时名僧都来听受。提婆在建康除讲经说法外,还应王珣之邀请重译了《中阿含经》六十卷,校改了《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他气度开朗,举止温和,为人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又洞察物情,诲人不倦,所以在江南名盛一时。他所传之佛学,经慧远提倡风靡一时,公认他是第一个来中土弘传毗昙的学者。他所译的《三法度论》对慧远一系的主张和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他所在建康讲的《阿毗昙心论》,遂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他正确译订的《中阿含》、《增一阿含》,在中国经译史上也是值得纪载的。《提婆菩萨传》内容与付法藏传中所记提婆事迹大体相同,所载之文大都偏重皈佛信教之事。对了解提婆生平、奉教及其思想变化仍是难得的资料。现见载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读书敏求记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父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都是藏书家,受他们的影响,钱曾自幼喜

  • 蕉窗九录

    无卷数。旧本题明项元汴(1525-1590)撰。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秀水(今属浙江省)人。项元汴工绘画,尤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万历间卒。著有《蕉窗九录

  • 雨航杂录

    二卷。明冯时可(生卒年不详)撰。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人。隆庆进士,官至按察使。撰有《众妙仙方》、《上池杂说》、《雨航杂录》等。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多论学、论文,下卷多记物产,而间涉杂

  • 乐论

    一卷。晋阮籍撰。辑佚书,清王谟(生平事迹见《乐经》条)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博览群书,尤好老庄之学,与山涛、嵇康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善弹琴,著有《乐记》,早已亡佚,《隋书》

  • 周易辨

    二十四卷。清浦龙渊撰。该书因《系辞》“包牺氏王天下”之文而认为六十四卦无一不是帝王师相之事,是明主良臣所以致太平之书。因乾卦六位时成之文而认为六爻中君臣上下各有所司。周公分位系辞,正名定分均取于此。历

  • 书义断法

    六卷。元陈悦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自题曰邹次,亦不可确知其籍贯。此书说解《尚书》,于经文不作全面说解,仅摘录书中可供命题之文,逐句加以诠释,并标明作文之程式与要领。书首冠以“科场备用”,知此

  • 李义山文集笺注

    十卷。清徐树谷笺,徐炯注。徐树谷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生卒年待考。徐炯字章仲,生卒年亦不详。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都是昆山(今属江苏省)人。考旧唐书李商隐传,称有表状集四十卷。《新唐

  • 杜东原年谱

    二卷。明沈周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初叶杜东原事实。东原,号五坞山人,又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曾参与编写《永乐事迹》、《宣宗实录》、《舆地志》等书。此谱原附《石田东原图卷》,顾文彬刊之于《过

  • 屈子贯

    五卷。清张诗(生卒年事迹不详)撰。张诗,字原雅,嘉定(今上海)人。正文前有其叔祖张大受、张大琦的《序》,康熙四十年(1701)《自序》,门人参校姓氏(四十六人),《凡例》七则,目录。原文仅以圈断句,进

  • 尚书集注音疏

    十二卷,《周书经师系表》一卷。清江声(1721-1799年)撰。江声字涛,改字叔云,号艮庭,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经学家,惠栋弟子。江声治经宗汉儒经说,长于旁搜博引。主要撰述有《尚书集注音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