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言注

方言注

十三卷。东晋郭璞注。郭璞生平见“尔雅注疏”。《方言》注本,以郭注为最早。今本《方言注》十三卷。然郭氏《方言注序》谓《方言》有“三五之篇”,刘歆与扬雄往来书亦说《方言》十五卷。然《隋书·经籍志》与新旧《唐书》并作十三卷,是并十五卷为十三卷,当在郭注之后,出于六朝人之手。郭氏《方言注》全以晋代方言为本,往往举晋代方言与汉代方言比较。对《方言》不仅加以注释,使原训释更加准确明晰,而且“触事广之,演其未及”,增广了许多内容。郭氏注内容有下列八项:(1)对原训释加以注释,使词义更加明晰准确。如“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注:“谓感思者之容。”(2)用复音词解释原书的单音词,不少复音词是晋代产生或通行起来的。如“恬,静也。”注:“恬淡安静。”(3)用晋时通语解释汉代方言词。如“台,养也。”注:“台犹颐也。”(4)说明语词称谓之所以然之意。如“生而聋,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耸。”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5)说明“语转”。如“吴越饰貌为竘,或谓之巧。”注:“语楚声转耳。”(6)加注字音。如“好也”条谓“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注:“今关西人呼好为媌。莫交反。”(7)说明汉时方言语词至晋时通行区域的变化。如“好也”条“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注:“昌朱反,又音株,亦四方之通语。”(8)说明方言词词义的变化。今语虽与古语同,而其义之广狭别异,或与之相涉者皆申明之。如“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注:“今之温厚也,音振。”王国维云:“景纯注《方言》全以晋时方言为本,虽注而不域于注体焉。”郭氏《方言注》是《方言》的一部精善注本,由于它的注释,方使文字古奥、训义简括的《方言》能为学者所研习,使《方言》训释变得显达明晰;同时它还是一部增广《方言》的作品,为研究汉至晋代语言的变迁,提供了可靠材料。郭氏《方言注》刻本,以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浔阳太守李孟传刻本最古,明刻本皆翻刻李本,如吴琯《古今逸史》,胡义焕《格致丛书》、程荣《汉魏丛书》诸本皆出此源。清戴震据《永乐大典》录出之本与明本对校,戴校之本称善。《四库全书》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皆为戴校本。另有卢文弨校本、钱绎校本等。1956年科学出版社印行之《方言校笺及通检》,为《方言》集大成之善本。

猜你喜欢

  •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

  • 诸子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县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因事罢职。后侨居苏州,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德清清溪书院、归安龙湖书院等。而主

  • 范鼎卿先生所著书三种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

  • 性影集

    八卷。清王时宪(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时宪字若干,号禊亭。江苏太仓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宜兴教谕改翰林院庶吉士。本编凡八集,一集一卷。分别名为《水边林下稿》、《桐溪稿》、《无隐林稿》

  • 扁鹊心书

    三卷。宋窦材(生卒年不详)撰。窦材,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曾官武翼郎。此书托名扁鹊所传。作者认为草木之药,仅可治小病,故张仲景以下方剂皆不足恃。而灸法才能治大病。用药

  • 甘泉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吴鹗峙、王熙泰修,厉鹗等纂。吴鹗峙,山东沾化人。举人,乾隆三年任甘泉知县。王熙泰,盖州(今辽宁盖县)人,乾隆七年知甘泉县事。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浙

  • 毛诗名物释

    不分卷。清焦循(详见《诗陆氏疏疏》)撰。此书视其手稿,颇多残缺,初名《毛诗多识》,后又用丹笔改为今名。篇中虽分释为二十,或仅二三页,多不成卷。书末自记有云,辛亥(1791)九月初二日录毕,此书作之八年

  • 剑闲斋遗集

    六卷。清陈瀚(1855-1896)撰。陈瀚,字裕楣,号子峻,湖南湘乡人。光绪间廪贡生,曾游于侍郎郭嵩焘之门,又居于闽浙总督杨星济幕府,受郭嵩焘影响,亦颇留心于经世之略。有《剑闲斋师门问答》一书。本书卷

  • 方氏易学五书

    五卷。清方申撰。方申,生卒年不详,字端斋,江苏仪征人。本姓申,少孤家贫,其舅姓方,取方申为子,由此改姓方,以申为名。由于家中贫困,常受雇于人,为之撰写为生。事母至孝,只要是自己第一次吃的东西,一定先用

  • 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