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例

易例

①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盖坤于乾有妇道、妻道、臣道,独不云有子道,子道属六子也。圣人《易》例之分明如是。”由是发现《易》有条例可录,故取名《易例》。列例九十,其中有题而无文者十三。专为考究汉儒《易》说之主要观点及概念而作。所述观点者有论太极、易、大衍等,所述概念者有世应、飞伏、消息、两象易等。然体例并不严谨,有许多非例之例,有本属一例而散列十余条者。如既有扶阳抑阴一类,又有阴道不绝阴道绝义一类,又有阳无死义一类。此为欲作扶阳抑阴一例而杂录于三处。又如说“中和”,有《诗》尚中和,《礼》尚中和,礼乐尚中和,君道尚中和,建国尚中和,《春秋》尚中和六类,已极繁复,而其后又出中和一类、君通中和一类,卷末更出中和之本一类,此为欲作《易》尚中和一例而散见于九处。凡此种种,说明此书系为著书搜辑的资料汇编,不可据为定本。但此书若汰其芜杂,存其菁英,因所录而排比参稽之,对研究作《易》之大纲,汉代传经之崖略,颇有裨益,不可因其残缺少绪而弃之。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有《贷园丛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等。② 一卷。清端木国瑚撰。端木国瑚撰成《周易指》后,因卷帙繁多,不易卒读,故提取其精华,撰成此书。书中所列读易法计十三条:(一)凡言先后皆以先天后天为义;(二)六十四卦刚柔六爻,皆坤用六;(三)天地人三才之道齐之以巽;(四)知坤直方而后知乾对时;(五)错卦、杂卦、变卦、之卦、及卦;(六)命卦出于周公;(七)声应卦出于孔子;(八)系词所系不单纯在本爻,而从其类卦之爻,又从其类聚之方;(九)六十四卦皆是往来八卦为一爻;(十)乾干坤干;(十一)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十二)当位不当位;(十三)凡易中用此字,即以此卦为义。以上诸条中不乏精辟之论,但其中亦有许多属主观臆造,望文生义者,尤为治易者所诟病。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分类标注朱子经济文衡

    七十五卷。宋滕珙(详见《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撰。此书为明朱吾弼对珙之《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之重刊本,而标其要语干简端,以备答策之用,殊为猥陋。《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辛甲

    见《辛甲书》。

  • 余清斋帖

    二十四卷。明吴廷(生卒年不详)辑。吴廷(即吴廷羽),字左干,安徽休宁人。吴廷羽善画佛像。其子吴用卿喜收法书名画,吴廷羽便据之编辑《余清斋帖》。该帖正帖十六卷,续帖八卷,其中所收书迹多经董香光和杨明时鉴

  • 续广雅

    三卷。清刘灿撰。刘氏生平见“支雅”。是编由定海黄式三、同里王堃为之考订。戚学标序称其搜葺经传及先儒遗训,补前人所未备。惜未能自注其所出。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刊本。

  • 快雪堂漫录

    一卷。明冯梦祯(1548-1595)撰。冯梦祯,字开之,秀水人。累官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历代贡举志》、《快雪堂集》等。《快雪堂漫录》是陆恒奇晋斋所刻。记的都是异事见闻。其中谈神怪的十分之三的篇幅,谈

  • 番禺县志

    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总纂。常德,满洲正黄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1774)番禺知县。檀萃(?一1802),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今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2)进士,在云

  • 周易本义辨证补订

    四卷。清纪磊撰。宋代朱熹依吕祖谦的《古易音训》撰《周易本义》。但至明代,治易者却把其割裂附于程颐《易传》之后,使人们很难见其原貌。清代惠栋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吕氏《古易音训》、《朱子语类》、程氏《易

  • 诒经堂藏书

    七种,十九卷。清金长春编辑。金长春字芝龄,当涂(今属安徽省)人,事迹不详。丛书所收七种书为:宋魏了翁撰《正朔考》,北齐颜之推撰《还冤志》,宋魏了翁撰《古今考》,宋朱弁撰《风月堂诗话》,宋陈骥撰《文则》

  • 云庄礼记集说

    十卷。元陈澔(1261-1341)撰。浩字可大,号云庄,一号北山,江西都昌人。澔少承家学,好学博古,宋末隐居不仕,授学乡里,学者称为经师先生。是编书名取之于己号,成书于至治三年(1322),集有元以前

  • 重订易学说海

    八卷。明郭宗磐撰。宗磐号鹏海,福建晋江人。该书成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采用注疏本,随文推衍,专主义理,不涉象数。大抵宗承朱子《本义》,杂揉各家讲义,而贯以己说。对于《本义》也时有辩正,并非全盘照